72公害 由于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垃圾、放射性物质、噪声、震动、恶臭等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性危害,称之为公害。由公害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公害病,如水俣病等。
73水俣病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把含有大量汞盐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海,使含汞化合物在水底沉积物中转化为甲基汞,通过食物链而积蓄在鱼体内,食鱼者食之而引起中毒。中毒者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四肢麻痹,神经失常,眼睛失明,甚至造成终生残废或死亡。孕妇中毒后会致使胎儿畸形。这种病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首先在日本的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现,因而叫做水俣病。
74噪声污染 亦称“噪音”。通常是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它不单单是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还与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关。例如,音乐不是噪声,但当夜深人静时,在居住区大放音乐,就构成噪声。
噪声污染与工业“三废”的污染一样,是一种危害人类环境的公害。它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如妨碍人们睡眠和休息,干扰交谈,降低工作效率,强大的噪声能使听力受到损害,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噪声污染是暂时性的,噪声源停止发声,危害即行消除。
75分贝 是计算声音能量大小的一种单位。以人耳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分贝,每增加十个分贝,就表示增强十倍。声音达到九十分贝,就开始使人的听力受到损害。
76热污染 因能源消费而引起环境增温效应的污染,称为热污染。热污染主要发生在城市、工厂、火电站、原子能电站等人口稠密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地区。热污染主要表现在使全球性的或区域性的自然环境热平衡遭到破坏。热污染对气候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已渐渐受到重视,许多国家的科学工作者正在探索控制热污染的有效途径。从已提出的控制途径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改进热能利用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2)开发和利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3)废热综合利用;(4)温排水冷却技术。
77重金属污染 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各种渠道排入大气或水体中的重金属(一般指比重在4或5以上的金属)所造成的污染现象叫重金属污染。在重金属中以汞的毒性最大,其次是镉,再次为铅、铬。这些重金属进入水体后,可在藻类或底土中积累,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使人慢性中毒致病。如汞中毒造成的水俣病,镉中毒造成的骨痛病,铅中毒引起的贫血症等。
78土壤污染 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或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及其分解产物在土壤内逐渐积累,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叫做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业用的有机合成化合物、有害微生物以及城市中的垃圾等,通过灌溉、施肥、施用农药以及大气降落等途径进入土壤。土壤污染后主要通过农作物、粮食、瓜果、蔬菜等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或通过流经土壤的水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79放射性污染 是指一些放射性物质,如铀、钍、镭、锶、铯等,散发出来的射线所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现象。一般分为天然性放射性污染和人工放射性污染。人工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医用射线源、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和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各种放射性废物等。放射性污染对人体会产生直接的近期危害和慢性的长期危害。如长期接受低剂量的射线监射,会引起白血病、各种癌症以及生殖系统病变,甚至留下后遗症或把这些生理病变遗传给后代。
80固体废物 是指被丢弃的固体物质和泥状物质。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资源开发、产品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以及生活物资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废物。固体废物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其性状可分为:有机废物或无机废物、或固体废物(包括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和泥状废物。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城市垃圾(包括粪便和生活污泥)、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废物等。在工业废物中,又把有毒、易燃、易爆、腐蚀和具有反应性的废物称为有害废物。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固体废物的排出量大幅度增加,日积月累,占地堆积。许多有害废物还会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但许多废物又是宝贵的资源,若加以利用,则会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因此,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已日益成为环境科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81工业“三废”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的简称。通过工艺改革,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和处理,以及城镇和各地区的合理规划和布局等措施,可以防止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工农业生产,保护人民健康。
82“三废”综合利用 指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中提取有用的成分并加以利用的工作。“三废”经过综合利用,可以消除其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三废”还可以成为二次工业原料,为工业的原料、燃料来源开辟新的途径。如利用城市污水沉淀的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可生产沼气,可用作动力资源。
83环境容量 是指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也就是环境在生态和人体健康阈限值以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环境容量,是以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健康阈限值做为依据的。只有从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污染物质对生物和人体健康的阈限值,才能制定出该种污染物质的环境容量,进而制定出该种物质的环境标准。
84环境承载量 即“环境容量”
85环境质量 是指环境受污染的程度。环境质量的好坏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当前通常是以对人体建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目前我们所谈的环境质量通常是指工业、农业排放大量污染物而造成的化学环境质量的下降。而判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往往以国家规定的环境标准或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本底值做为依据。
86环境质量标准 对人类或生物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条件中,规定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标准。在此标准之下,该有害物质不致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卫生条件。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对某些有害物质规定了平均浓度和最高浓度两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