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控制人口数量是前提,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当前,从宏观上看,我国人口已进入惯性增长阶段,从低生育率到零增长还有长达几十年的惯性滑行;从微观上看,越来越多的夫妇,已经自愿实行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小孩。就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态势而言,笔者认为,我国计划生育的重心,应从控制人口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上来。
一、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
人口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人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技巧、思想道德水平等诸多内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口素质的优劣决定竞争力的高低。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的近邻日本,很早就把人口研究的重心由数量控制转向素质提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低的国家来说,目前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具体地说:
1.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吸收和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特别是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越来越依靠脑力而非体力来创造新财富,人口能不能变为庞大的经济资源,并不在于总体数量的大小,而在于其中有多少高素质的头脑。
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人口素质提高了,可以提高对资源的认识,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水资源,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上可以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法,工业上可以从废水废液中分离提炼出有用物质并使污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否则,听任大水漫灌农田、工业污水排入河中,既浪费了资源,也破坏了环境。
3.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提高了,人们会更加重视对下一代综合素质的培养,淡化对人口数量的追求。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在基本排除政策影响的情况下,文盲夫妇的一胎率32.6%,多胎率40.2%,而大专文化程度以上夫妇一胎率88.6%,多胎率仅为1.2%。4.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对策。我国人口老龄化先于工业化,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如果人口素质提高了,劳动者的年龄界限将会模糊,退休人员可以依靠其知识、经验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减轻社会压力。
二、我国人口素质现状
我国人口素质总体上偏低。仅就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技巧来说,以工人为例,我国现有约2亿工人,技师仅34万人。即便上海,769万劳动大军中技工约47%,高级技工仅3.7%。由于产业工人技术水平低,影响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产品质量低,劳动生产率低(甚至低于印度),技术进步率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物质能耗高(我国单位GNP能耗为日本的6倍)。
总之,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短缺而人口相对众多的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下大气力提高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面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劳动力就业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几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人口素质低的压力将日益显现,甚至会超过人口数量多的压力。
三、实施人口素质教育的途径
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通过初中地理第三册《中国的人口》一节可以进行集中教育。当前人口教育应考虑的基本思路是:我国人口多,绝对增长量大,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沉重包袱。如将我国一些主要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和世界上一些大国进行对比,自然会得出我国人均资源低的基本国情,从而培养人均意识和忧患意识,并进行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教育。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学生有可能产生悲观情绪。更重要的是,学生觉得实行计划生育要等到遥远的将来,现在无所作为,也不利于培养责任感。人口素质教育应在这一层次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即使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多、增长快也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加快改善人民生活,缓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人口素质。例如:软件开发、生物工程、信息咨询等行业只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不需要很多的资源也能创造财富。另外,要想方设法利用劳动力资源代替自然资源,把“过剩人口”转化成“必要人口”。如《中国的农业》一节,联系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现实,可以考虑多发展并出口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部分粮食、糖料、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以节约土地资源。可见,我国人多资源少的矛盾完全有办法解决,不必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