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历史悠久的重庆市巫山县,属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作为三峡大坝建成即将淹没的20个区县之一,巫山新县城已初具规模,却没有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作陷入被动状态。
2001年7月17日,记者沿江而上进入重庆涪陵时发现一大奇观:乌江和长江在这里交汇,从交汇处一直向东,长江竟然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半,一半是黄水,一半是清水,绵延长达数公里。铁的事实再次证实,长江不是正在变成一条黄河,而已经是一条“黄河”。
【生态安全:积极构筑生态屏障】
水土流失与贫困相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排序中,长江上中游云、贵、川、青、甘、陕、鄂7省、自治区除湖北排在第15位以外,其它6省全部排在倒数十名之列。
作为专门性流域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认为,长江流域上中游一些山丘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着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长治久安。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副主任蔡建勤说:“ 1998年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给国民经济和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上中游山丘地区的水土流失和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灾害,已经成为长期困扰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并没有吓倒炎黄子孙,为了留住水土,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前世作了恶,这世任山河,烤的是转转火,吃的是三大砣,点的是灯灯角,睡的是包谷壳。”重庆开县关坪的山里人早年盛传的这句歌谣,如今已经成了历史。经过8年的“长治”工程,重庆开县关坪人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以植树造林为重点,以恢复植被为前提,以坡改梯,退耕还林,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不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而且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涌现出不少种植大王、养殖大王。
同样地处宜昌县,同样地处长江北岸,和十万亩荒山野岭的满目黄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三峡大坝仅5公里的太平溪小流域经多年整治后显现出勃勃生机。从1981年起,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坡耕地大量改造,营造森林植被,种植经济林木,修沟筑池,建坝拦沙,奔流近10公里直抵长江的太平溪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山川秀美的景观初步显现。
记者在现场看到,白云环绕着海拔1300多米的山岭,一片片茶园镶嵌在山坡上,茶叶已成为当地特色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收入也从1981年的人均61元上升到2538元。2000年6月,太平溪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小流域。
如今,在长江流域,类似太平溪的小流域一共达到2200多条,多年来得到治理的面积已经达到7.2万平方公里,约等于一个渤海的面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从保护母亲河工程到长防林建设,从“长治工程”到生态县建设,人们正行动起来,整治江河,重整国土。
“我们不希望再回到过去,希望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拿下十万亩荒山野岭。”湖北省宜昌县分乡镇联合2组几位村民的话,至今响在耳边。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