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由于生长期偏短,大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制。本区跨14个纬度,农作物生育期南北差异大。北部地区农作物生育期在105天以下,生育期积温1 900~2 100 °C,只能种早熟或极早熟品种;中部地区农作物生育期105~125天,生育期积温2 100~2 300 °C,宜种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南部地区农作物生育期125~135天,生育期积温2 300~2 800 °C以上,可以种植中晚熟和晚熟品种。
由于水源的限制,雨养旱作农业占耕地总面积的86%,占据绝对优势;水田面积少,仅占耕地面积的9%,包括旱养在内,有效灌溉面积也仅占14%左右。本区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历史上农业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靠的是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再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寒等自然灾害频繁,因此产量普遍低而不稳。以占耕地总数一半左右的黑龙江省为例,1991年每公顷产粮仅3 180千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土地质量和潜力相差甚远。这对一个有重要地位的商品粮基地来说是很不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