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2)

时间:2010-01-28  归属:地理备课资料
  现实生活中,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节日。节日的第一天为送帽,傣语叫“桑刊日”。清晨,虔诚的佛教徒沐浴更衣,首先进行“堆沙”浴佛活动,表示祈求丰收,然后到江边,到处是提着小桶手拿花枝的人流。开始人们用花枝沾水,洒进异性的脖颈,然后用手在对方肩上拍三下,祝福他(她)身体健康,对方也洒水还礼。第二天是泼水日,也是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男女老少齐出动,泼水又分文泼与武泼。文泼是对长者,泼时舀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衣领,让水沿脊梁淌下,被泼者高兴地接受祝福。武泼则无固定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互相追逐、泼洒,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祝福越多,因而也越高兴。第三天进行放“高升”和“丢包”活动。所谓“丢包”,就是青年男女求爱的一种表示。丢包时,小伙子和姑娘们各站一排,把菱形布包抛向自己的意中人,这时女方可以伺机抢走自己意中人身上的佩刀或头巾等物,然后跑回家去做好酒菜,等小伙子来索取,订下终身。入夜,人们在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缚上竹筒,筒内塞满火药,一经点燃,便发出鸽哨似的尖啸声飞向蓝天,燃起五颜六色的烟花,把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这便是放“高升”的活动。人们一边放着“高升”,一边围着熊熊的篝火,兴高采烈地跳着象征吉祥的孔雀舞,直至午夜方止。节日期间,各地还举行赛龙舟、跳孔雀舞、赶摆等活动。届时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和国内外宾客前往傣族村与傣族人民相互泼水祝福,共度佳节。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后传入到缅甸,再传到泰国、老挝和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地区。这一习俗在布朗、德昂等族中也广为流行。

  “三月三”与歌圩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 “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歌节佳期,整个壮乡到处搭起歌台,进行对歌比赛。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活动
  • 上一篇: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概况
  • 下一篇:我国的主要民族政策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