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例5
	(1)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 t和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请学生自学并填写第44页第一自然段的空白部分。
	(2)出示例5,指名读题。请同学们思考解题方法。
	(3)请学生讲解题思路讨论、归纳统一的解题方法。
	(4)让学生按讨论的方法做例5。
	(5)教师评讲、总结方法。
	(6)学生讨论。比较例4、例5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由观察、分析、比较,再进行计算,达到运用新知、巩固新知的目的。]
	
四、新知应用
	1.做第44页下面做一做的题目。两人板演,其余在自己作业本主做,做完后及时反馈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评讲。
	2.刚才同学们在做例4时,还有下面几种解法,请大家仔细思考,这些解法是对还是错?试说明理由。
	(1)V=sh=5O×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2)2.l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3)50立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l.05立方米。
	(4)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0。005×21=0.01051
	答:它的体积是0.01051(立方米)。
	
五、全课总结
	问: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学生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l 、2题。
	[总结实: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三个主要特点: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说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总之,本节课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灵活,体现了重在思,贵在导,导思结合的原则,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素质教育思想]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