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安排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2)
	
		二、使用教材景观图、示意图的技能训练
	
		1.景观图的使用
	
		景观图是表现地理事物形象及地理景观的图画或照片。九年义务教材(人
	
		教版,下同)封页上的彩图,教材中“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等图均属此类。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说明“这是什么?”。因此,教学的重点
	
		应该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形态待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探讨
	
		它们的大致成因和分布规律。例如,读《热带雨林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
	
		雨林中的树木形态有何特点?树木的种类如何?林下风光怎样?雨林有无分
	
		层现象?高大树木的叶子为什么集中在树梢?林中有哪些动物?它们的习性
	
		如何?等等。在阅读“温带阔叶林图”和“亚寒带针叶林图”时还可进行比
	
		较,发现其景观特征。
	
		2.示意图的使用
	
		示意图是为了配合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设计的示意性画图。九
	
		年义务教材中“把地球仪上的地图割开展为平面”、“地形的示意图”等属
	
		于此类。这类图主要说明“为什么?”的问题。教学时要着力引导学生分析
	
		图中直接反映概念内涵的部分,领会由因到果的推理环节和过程,进而归纳
	
		因果联系。以“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图65)为例。
	
		理解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乙图: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柱长短和空气稀
	
		薄与稠密的变化。因此,可以这样安排活动顺序:
	
		①观察甲图,读出ABC 三处的海拔和气压值,说出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观察乙图,说出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柱的长度和空气的稀薄与稠密
	
		程度怎样变化?
	
		③想一想,若气柱变短,同时空气又变得稀薄,气柱的压力将怎样变化?
	
		④读图后填表(口答):
	
		海拔( M ) 气柱长度变化空气密度变化气压(百帕)
	
		A
	
		B
	
		C
	
		⑤说出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原因
	
		⑥在乙图上,甲处气压比乙处高,甲处高出的部分是图中哪段气柱产生
	
		的“压力”?
		
			再如,“护田林带防风示意图”(图66)的运用:①图中的两排树木表示:
		
			②图中的箭头由三条线逐渐变为单线;空中沙尘由多到少表示:。
		
			③林带的作用是:。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