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水季节是鱼儿的节日,平日里呆在塘中静如处子,此时却兴风作浪,随翻滚的浪头跳过水坝,顺流而下;而下游大堰河中的鱼却逆水而上,在水沟里窜来窜去……
我爱吃鱼,更爱捉鱼,这习惯是在乡下时养成的,如今每次上菜市场,总要去鱼市转转,俯身瞧那盆中五花八门鲜活的鱼儿,顿感兴奋不已,小时候捉鱼的情景如同昨日历历在目。
我的家乡在巢湖南岸的丘陵地带,有山地,也有水田,有松、竹,也有河、堰。村子中央是一方池塘,平日里水平如镜,杨柳青青,鹅鸭嬉戏,捶衣阵阵,一派和谐安宁的景象。塘中有鱼,是村里集体放养的,说是放养也不喂食,鱼儿大概只能吃水草和一些鹅屎鸭粪,不过倒是这样的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其实吃鱼的乐趣远不如捉鱼。春夏之际雨水多,是捉鱼最理想的季节。池塘边,河沟里,梯田间,到处都能听到流水的哗哗声。塘中的水面陡然涨高,打开塘埂一角的水缺(调节水位用的),让水流顺着小河沟往下淌,九曲十八弯,一直淌到下游的大堰河里。鱼儿喜水,涨水季节是它们的节日,平日里呆在塘中静如处子,此时却兴风作浪,随翻滚的浪头跳过水坝,顺流而下;而下游大堰河中的鱼却逆水而上,在水沟里窜来窜去。
这正是捕鱼的好时机,我和兄弟们穿蓑戴笠,冒着细雨,提着鱼笼、推网和木桶去小河沟。先将河沟流入大堰河的出口用鱼笼张好,再将上游塘埂的水缺堵住,赤着脚在沟壕里搅和,将水中的鱼往下赶,遇到积水深处,则用推网捕捞。水流渐小,小河沟中的鱼儿清晰可见,鱼儿们逆水上窜的样子十分可爱,它们挤在一起,争先恐后往上爬,这时只要你轻轻用鱼篓一兜,或者直接用双手去捧,鱼儿们便乖乖地就擒。最令人激动的时刻是提起鱼笼的一刹那,鱼笼口大、肚大,颈小、尾小,入口处有倒刺,鱼钻进笼中就别想出来。
起鱼时,手里沉甸甸的,知道笼中的鱼儿不会少,对着盛鱼的木桶,将笼尾的塞子取下,鱼儿一股脑倒出,有鲤鱼、鲫鱼、泥鳅、黄鳝,还有虾、蟹和各种叫不上名子的小鱼,足有半桶。
村里每年过年都要放塘捕鱼。虽然冬日池水寒冷刺骨,汉子们还是卷起裤腿趟入水中,将塘埂半腰间的管道口挖开,然后搬来一架架长长的木制水车(后来改用电水磅),接力般将塘中的水抽干。随着塘中的水越来越浅,水底的鱼开始焦躁不安,纷纷窜出水面,高高地跃起,重重地摔下,击打得水面啪啪作响。汉子们越发来了精神,一边使劲摇动手中的水车拉杆,一边喊起悠扬的号子,引来正在忙年货的乡亲们聚集塘边观赏。这时一直坐在塘埂上等待下水捉鱼的我和小伙伴们再也憋不住了,早已忘记寒冷,和大人们一起将裤腿卷得老高,踏入深深的淤泥里,将一条条鲜活的鱼儿捉到竹篮、竹篓里,大大小小的鱼儿密匝匝不停地翻跳。遇到几十斤重的大鱼,捉它不住,溅起满身满脸的泥水,惹得塘中一片笑声。
不一会儿,几大筐又肥又壮的鱼便摊放在谷场上,在人们热切期盼的目光中由村干部分配给各家各户,于是这个年过得丰盛有味,吉庆有余。
印象中乡下的鱼虾特别多,只要你想吃鱼,总会有办法捉到。夏日天热,坐在塘边杨柳树阴下乘凉,撒一些青草于水面上,很快就有鱼儿来吃,看到鱼头攒动的样子,你恨不得拿来鱼兜直接去捞。割稻的季节,水田里也能捉到鱼,大人们收割的时候,孩子们一边捡拾稻穗,一边捕捉黄蟮、泥鳅和鱼虾,捉不尽时赶来一群鸭子捕食……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有鱼的日子就有捉鱼的乐趣。
如今再去乡下,当我揣着未泯的童心提出与兄弟们一起捉鱼时,他们却都来笑我,现在哪里还能捉到鱼啊,塘里的鱼越来越少,水田里到处是农药、化肥,鱼虾无法生存,偶而有些黄蟮、泥鳅,也早让鱼贩子用电瓶打捞去街上卖了。听了他们的话,我的心里顿时滑过淡淡的惆怅,什么时候才能重温儿时捉鱼的乐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