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建立的一所公园,建造时的面积有2公顷多,现已不足2公顷。最初的名称叫做“公花园”,又有“外国花园”、“大桥花园”、“外摆渡公园”之生活方式,解放前俗称“外滩公园”。
1960年前后,英、美、法等国公议在上海建立一个休息娱乐的场所,后来他们看中了英国领事馆前面、黄浦江和苏州河汇合处历年淤积起来的一块泥滩地,设亭建屋,种树栽花,花去了绝大部分从中国人民身上搜刮来的9600两银子,历时两年基本完成了全部工程,于1868年8月8日宣布开放。但是入园的只能是外国人,而把中国人民拒之门外。外国侵略者的欺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开放的提案。
1941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租界,从引黄浦公园被日本兵营占据,在周围挖掘壕沟,音乐亭成为镇压中国人民的炮台。除了一部分树木被移植作为荫蔽军事建筑之用外,都被破坏殆尽,公园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公园并没有得到治理,却又沦为美国侵略军和国民党部队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场所。
回溯黄浦公园从开始建园起到解放时近百年的岁月,深深地刻着黄浦公园坎坷历史。直到1949年5月。公园才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获得了新生。多年来,公园经过不断改建、充实、调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1955年在开辟外滩绿带的同时,整理了园容,它一度曾和外滩绿带连成一体。1958年原地又恢复成公园,并在大门内的右侧,以我国传统的园艺技术,堆砌假山,建筑鲤鱼喷泉,增设立体花台,园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游人的赞赏。在十年动乱中,黄浦公园与其它罗林建筑一样遭到破坏和摧残,假山、喷泉被折除,园容面貌零乱。十年动乱结束后,按照周总理生前的指示,园林部门又重新规划和改建。园内充实了树坛花苑,按四季不同景色配置雪松、香樟、广玉兰、桂花等灌木和落叶、常绿乔木数千株共百余种,并建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望江亭;具有园林风格的江边长廊;入园处假山矗立,清泉下注,鱼跃其中,令人感到祖国大自然的壮观和秀丽。池内还设置了两个手擎花束天真活泼的男女少先队员塑像,它是下一代热爱、热情欢迎国内外来宾的象征。
现在的黄浦公园,已成为上海外滩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文化休憩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