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20公里处的贵溪县境内,www.dljs.net其名因“两峰对峙,状如龙虎”而得来。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有100多座春秋战国岩墓,贯穿景区的上清河,串起龙虎山99峰、24岩、108个自然景区和近百处人文景观。地跨贵溪市和余江县,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山川奇特,犹如龙腾虎跃,素有“神仙所都”、“人间福地”之称。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通陵在此炼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故此而得名。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历史久、规模大、文物多的崖墓群,构成龙虎山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景区内有龙虎山、排衙石、张家山、尘湖山、五湖等160多处景点。这里的风光是“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罗倒挂”,山石千姿百态,尤以仙岩、龙虎石为著。龙虎山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著名道观大上清官。在仙水岩至飞马祖岩长达5公里的山崖洞穴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墓群,构成龙虎山风景名胜的一大奇观。这些墓葬距今已有2600多年,棺木大多采用材质优良、结构坚硬的楠木剖制而成,又安放在通风向阳的岩洞内,所以能保留至今而不朽腐。一同出土各类随葬器物200余件,为研究古越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龙虎山东部的象山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象山书院”等名胜古迹。
嗣汉天师府是能画符镇妖、祈禳瘟疫的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占地8000平方米,是一组王府式古建筑群。处处朱檐丹柱,雕梁画栋。原有大堂、赞教厅、私弟敕书阁、后殿、万法宗坛、钟鼓楼、元坛殿等建筑,其规模可与大圣先师的孔府相比,素有“南张北孔”之称。
天师府原址在古镇上清东北的关门口,元代迁至镇西长庆坊,现在的地址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赐而建。一道门上的红底金字竖匾“嗣汉天师府”,为清乾隆皇帝手书。现在,一道门、三道门、敕书阁、万法宗坛和天师私弟仍保存完好。元代所铸的9999斤的巨型铜钟,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手书“敕赐大宗师张公碑”的大型碑刻,有近2000年历史的罗汉古松,同为府内三件稀宝。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派”的发祥地,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我国道教创始人、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上龙虎山炼丹,时见有青龙白虎环绕于丹鼎之上。
于是,兴建龙虎观,额曰:“正一观”,遂创天师道。唐宋鼎盛时期,龙虎山曾拥有10大道宫,81座道观,36座道院。
天师修道之所上清宫,兴盛时期曾建有24殿,36院,原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道宫之一,和皇宫建筑相似,仅比皇宫矮一尺。由于历代兵焚火毁,许多古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剩下东隐院、善恶井、重修上清宫碑记、天师府和部分华表。然而,保存的最令人瞩目的古迹,便是《水浒》第一回着力描写的“镇妖井”。洪太尉在“伏魔之殿”,强令撕除井口封皮,砸碎铁锁,撬开石扳,误放36天罡72地煞,于是有了后来的108将梁山聚义。
仙水岩是龙虎山风景区景点最集中的地方,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都曾游览于此。崖壁上有明代宰相夏言题刻的“玉壁凌空”,顾况、曾巩、王安石、文天样、赵孟頫等都留下了赞美诗句。这里步移景换,风光绮丽,像形石无不维纱维肖,尤以十景为最:男女相依的僧尼峰,活灵活现的仙桃石,天师炼丹的丹勺岩,旋涡翻滚的道堂岩,天师试剑的试剑石,弧峰独秀的神鼓石,红紫斑澜的云锦山。这十景都错落在奇山秀水之间,在泸溪河五六里之内。加上丹霞地貌、碧绿清溪,构成目不暇接的“漓江山水”。它又和张天师、玉皇大帝、李老君等联系起来,组成了一串神奇的故事。
历时2600多年的春秋战国崖墓,是龙虎山景区的又一绝景。整个龙虎山风景区共有崖墓100多座,是我国古代崖墓历史最早、数量最多、最集中、保存最好的地方。
1978年底,考古队对龙虎山崖墓进行了发掘,发掘出其中的18座崖墓,取出棺木39副,较完整的人骨架16副,出土陶器、青瓷器、竹木器、丝织品及纺织器材等共230余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是13弦琴和纺织器材。前者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琴,后者更属罕见,除了机架之外,主要部件基本齐全,这一发现,把中国古代原始纺织机的发明史推前了700多年。龙虎山崖墓群被称为一座“奇异的山洞博物馆”。
龙虎山的古崖墓群,与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构成了龙虎山景观“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