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洛阳桥

时间:2013-08-22  归属:福建旅游景点
  福建泉州洛阳桥兴建于1053年,1057年竣工。

  洛阳桥濒临海口,位于风大水急的洛阳江上。在这样的地段上建桥,桥梁基础的稳定就是一个大问题。前人所用的打桩筑基,天然土基上直接砌筑巨型刚性石礅的经验,均不适用。洛阳桥首创了现代称为“筏形基础”的新型桥基,解决了软土地基上修桥的关键问题。这里的所谓筏形桥基,是在江底沿轴线满轴抛大石块,并向两侧展开相当的宽度,形成一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础。洛阳桥的筏形基础宽约25米,长1公里,提高江底标高3米以上。而近代桥梁建筑中所谓的“筏形基础”,其历史还不到100年。

  另外,在没有现代速凝水泥的条件下,应该怎样使桥基和娇墩联结稳固呢?桥梁建设者们因地制宜,“以蛎房散置石基,益胶固焉”,创造了种殖牡蛎固基的极妙方法。

  洛阳桥的桥面用高约50厘米,宽约60厘米,长约11米的大条石7根组成,全桥共计300余块,每块重达20--30吨。要在风大浪急的海面上架设如此巨大的石梁,无论是施工方法还是施工工程都是一道难题。这个难题的解决,可谓桥梁史上的一大壮举。这就是利用潮汐涨落,浮运架梁。其具体做法是,待桥礅筑定预定的标高后,趁涨潮之际,把预先放有待架的石梁的木排架到两桥礅之间,退潮后,石梁便落到桥墩上了。这一施工方法,至今仍得到应用。

  洛阳桥的成功大大推动了宋泉州等地桥梁事业的发展,石墩石粱技术在此后修建的众多桥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发展,臻至完善。例如,泉州金鸡桥和福州万寿桥中应用的“睡木沉基”基础,是继洛阳桥石堤式筏形基础之后的又一可贵创造。其方法是,预先在岸上纵横砌筑数层大木科成一大木筏,运到桥礅处,固定之,然后在其上面砌石,随礅筏逐增,重量增大,睡木渐沉。这一基础比石堤式筏形基础的工程量减少很多,前进了一大步。

  洛阳桥的造桥艺术,来自于桥梁理设的需要。在江水入海处建桥,是史无前例的,所以洛阳桥的建造必然提出许多技术难题。而这些技术特别是“浮运架设”和种殖牡蛎固基方法的成功应用在于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天时地利,利用自然的力量来改造自然。

  洛阳桥已有900余年历史,至今仍巍然屹立。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洛阳桥
  • 上一篇:灵山圣墓
  • 下一篇:万石岩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