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自己的聪明智慧,是几乎所有家长的愿望,要开发孩子的智力,这也是许多家长的设想,如果真想如此的话,正确地做法应该是寓教于乐,即通过孩子最喜爱的,也最能挖掘孩子智慧才能的游戏,向孩子传递知识,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家长可让孩子进行诸如《奇妙的口袋》、《百宝盒》、《哪儿错了》、《什么东西不见了》、《听音计数》、《比谁说得多》以及填画游戏、归类游戏等游戏,这可以让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去发现、探索感兴趣的东西,从而获得知识、才能和聪慧。而这正是孩子将来能够成才的必要条件。2、观察活动面容是教师或成人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方法,或者说,观察是借助于感觉器官来实现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地感知活动,如让孩子认识苹果。家长可拿来一个苹果,让孩子看,用手摸,用鼻子闻,最后让他吃,于是通过多种感官的活动,孩子认识了苹果的外形特征和用途,这就是观察。
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信息80-90%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他们知识的前提和智力发展的源泉。由于儿童缺乏知识与经验,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间接地事物而基本上是靠自身的直接感知(主要是视觉感知)认识事物的,可以说,儿童观察能力愈强,对事物的认识越清楚、越深刻,知识与智力的发展也就越,他们越来越聪明。以上说明观察在传授知识和孩子学习中的重要。
在观察活动中,家长应注意以下两点:
(1)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
儿童受年龄、生活范围和知识水平的局限,家长如果要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或现象,一定要从培养观察兴趣入手。兴趣是儿童学习知识入门的向导,是他们观察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观察的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积极地去观察,否则,再强迫也不行。儿童有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周围世界有探究的强烈愿望,什么都想知道。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兴趣的开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几乎有一万个"是什么"、"为什么",这是非常可喜和难得的智慧的火花和学习的习惯。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必急于回答,而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从中指导,帮助他们去寻找答案,从而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有关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和数的一些问题,如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它会变吗?院子里的树,什么树叶先长,什么树叶后落?青蛙怎样钻到地下过冬的?引起他们观察的兴趣,求知的愿望,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积极思考,达到获得知识,增长经验的目的。当孩子对观察周围世界表现出兴趣后,家长要着手培养观察的习惯。这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学习知识的基础。许多儿童之所以后来成为杰出人物,靠的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观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使他后来登上了科学的殿堂,成为闻名四海的昆虫学家。
(2)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既然要通过观察向孩子传授知识并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进行学习,家长就必须掌握和采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这里介绍几种党见的观察方法:(1)顺序观察法。是让孩子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头到尾地。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按顺序观察某一物体的外形特征。如观察猫,先看头的形状与器官,再看猫的身体、四肢、尾巴、最后观察猫的习性,使孩子获得对猫的整体认识。(2)典型特征观察法。引导孩子先观察物体最明显的特征,而后再观察它的一般特征。如观察蝴蝶,先看它的典型特征翅膀的颜色,再看它的头、触须、胸、腹和足,形成对蝴蝶全貌的认识。(3)分解观察法。是将比较复杂的物体分成几个部分,对各个部分逐一地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各个部分综合起来认识,以便了解其全貌。如观察客轮,先看客轮的外形,再对客轮的船首、船身、船尾、船舱进行观察,最后将各个部分的观察综合起来,就认识了客轮的全貌。(4)比较观察法。让孩子同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或事物,并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培养孩子善于抓住物体的细小差别的观察能力。有比较才能鉴别,这种方法便于孩子认识事物,发展智能。如比较鸡和鸭、马和驴、苹果和梨子等。事物的内在联系,平龙去脉。如让孩子观察蝌蚪变青蛙的发展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