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必太在乎学到多少知识,更应该关注孩子有没有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方法,作为家长,应该在平时注意细节方面,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不要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如小孩子练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认为孩子字得“烂爬爬”,批评孩子写得不够好,就会打压孩子写字的兴趣,甚至不愿意写字,来作为无形的抵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肯定和表扬,再根据孩子写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提出不足,要求提升,这样孩子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二、面对孩子的提问,耐心不足,敷衍了事。
孩子都比较好奇,经常会提一些“为什么”来问家长,这些问题千奇百怪,家长可能一时回答不出来,或者比较繁忙,就会用“不知道,不要问了”或者“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等来打发孩子。其实,提问说明孩子在思考,是在探索周围的事和物,面对孩子的提问,如果粗暴打断或者敷衍了事,就会阻碍孩子进一步探索事物的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好奇心,失去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家长应该耐心的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应该和孩子一起去查找答案,这样可以同时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平时可以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感性的认识。
三、 重结果,轻过程,影响孩子学习的快乐体验。
学习是一个过程,非结果,很多家长往往关注学习的结果,如掌握多少知识,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其实,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会以后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当孩子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了。而且,在不断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孩子的能力不断增长,学习的兴趣也不断增强。
四、家长成为孩子正常活动的干扰源。
出于关心,如让其喝水、吃水果等,家长会无意识的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却不知道这也是影响孩子兴趣稳定性的一大原因。孩子的活动是连续性的,经常受到干扰或打断,就会很难静下心来做事,时间久了,注意力就很难长久维持。因此,孩子做事时,要给他一个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做事的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做事的专注力和持久的兴趣。
五、家长的攀比心理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有的家长经常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比,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并来指责孩子,这样做会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不行,我的能力不如别人,降低孩子做理的自信心,影响学习的,更严重点,都不知道如何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