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量质并举,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拓展发展平台。认真贯彻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快余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的决定》,按照“开放创新、整合提升”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滨海新城、城西工业园区等区块的规划、建设、招引等工作,加快模具城三期等相关区块的开发。优化余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狠抓项目落地和推进,提高开发建设水平。努力把两个省级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整合发展其它各工业功能区,促进工业加速向园区集聚。力争全市工业园区企业集聚度达到52%以上。
提高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和创新资源建设工程,扶持推动一批装备制造、先进模具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技术革新、信息化改造项目,全力提高制造业能级。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2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宁波市科技型企业30家。完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发挥宁波塑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加快市科创大厦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切实有效的科技活动,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力争新增宁波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市)工程和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工作,鼓励企业申请专利、创建品牌和参与标准制(修)订,力争新增宁波级以上名牌产品25个,新增驰(著、知)名商标12件,专利授权量增长12%。积极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制订出台“1+10”人才政策,实施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健全优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
培育产业集群。以特色块状经济提升工程为抓手,认真实施十大块状经济发展规划,制定落实年度实施计划和绩效评估办法,引导传统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和上市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积极扶持总部经济,鼓励企业通过参股经营、联合投资、重组兼并等体制创新实现抱团发展。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10亿元,增长10%,新增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超亿元企业18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
促进集约发展。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深入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生态经济,加大环保热点问题整治力度,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广泛推广节能、降耗和废物再生利用技术,切实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工程。力争新增浙江省绿色企业1-2家,新增清洁生产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健全能耗监测体系,抓好能源统计、评估、监测体系和责任制建设,完成10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深入推进土地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大力发展节地型产业,切实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二)着眼产业提升,努力做强一、三产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升工作,狠抓特色规模基地和“万元亩值”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精细蔬菜、经济林果和特色养殖,稳步推进新大陆农业科技园区等项目,力争新建宁波级农业产业基地3个,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8个,渔塘标准化改造1000亩。全力抓好茶产业提升工程,不断完善余杨梅、余榨菜的市场营销体系,着力提升集体证明商标使用覆盖面,力争新增国家证明商标1件、宁波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在做强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使农业增效迈出新步伐。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力争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2个。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龙头企业星级考核机制,着力培育优势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龙头企业新增技改投资1.8亿元,实现农产品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引导创建集农技、农资、农贷、农机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以上。组建成立市农产品购销联合会,举办首届余农业博览会,不断提高名优农产品市场份额。扎实推进“三位一体”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积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切实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扶持发展一批农机服务新型组织,着力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重点养殖环节监管,健全动植物防疫体系。
完善农业配套设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创建为契机,大力推广经济型喷滴灌技术,力争新增喷滴灌面积2万亩,发展畜禽养殖场喷灌6万平方米。继续加快山区小水电站改造升级步伐,不断增强农村水电的惠农功能。启动万亩标准农田地力提升试点,着力提高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引导农户加大设施投入,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比重。
提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学编制西北、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城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着力抓好中国塑料城改造提升工作,加快中央商务区、中塑世纪大厦等工程建设,完善“中塑现货”等交易结算功能,完成小家电网上市场建设,积极谋划中国塑料城上市前期工作。培育壮大专业市场,推进中国有色金属材料城、余商都工业配套城等项目建设,启动制造装备展销中心等项目。创新会展业发展机制,精心办好第十二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第四届中国裘皮服装节等重大展会,不断提升会展经济规模和档次。加快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杭甬运河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一拖(宁波)物流园区、舜发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地方金融保险业,力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增加150亿元以上。加快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步伐,抓好一批创意产业示范项目,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决策咨询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增强产业服务功能。
提升壮大消费性服务业。完善“一主一副五片区”空间布局,着力抓好市区核心商圈功能提升和城东、城西、城南三大新商圈的培育发展,加快推进胜山路等特色商业街区改造,抓紧编制高铁新城商务区等区块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开展余城区夜市和北商业副中心规划研究,扎实推进泗门、丈亭、马渚等镇级商贸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一批以中心村为重点的便民商业网点。继续实施“项目强商”计划,加快城东嘉悦购物广场等商贸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内外高端商贸企业的招商洽谈,力争引进若干国际知名商贸项目,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抓好汽车品牌4S店的招引落户工作,努力培育汽车销售特色街。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继续抓好“家电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组织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稳步发展房地产业,扩大文化、教育、健身等高端消费,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整合发展旅游业。着手编制河姆渡遗址文化旅游规划,抓紧实施河姆渡原始生态区、综合配套服务区等项目。按照“十统一”的要求,全面推进四明山旅游资源开发、形象提炼等工作,启动浒溪线景观节点工程规划工作,积极创建宁波市首批休闲度假基地。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推进四明湖开发和红色旅游二期建设,稳步实施四明湖度假村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四明湖风景名胜区。扎实推进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力争越龙庄温泉休闲基地动工建设、阳明山庄建成开业。积极筹划开发牟山湖旅游区,努力打造综合型山水生态高端旅游度假区。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新建一批农家乐项目。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办好杨梅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开通世博旅游专线,建立导游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亿元,分别增长13%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