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李希贵听课手记1--10(5)

时间:2013-01-05  归属:心得体会
李希贵:听课手记5(谁和谁“面对面”?)

曾经两次在电视台的“面对面”节目做嘉宾,对比之下才知道主持人的水平远不在于伶牙俐齿,还有更加重要的内涵在里边。

有的主持人在现场观众面前,你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你完全可以全身心地与现场的观众交流、碰撞,观点的交锋、心灵的对话都显得十分自然,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被现场的观众所理解。当结束了“面对面”的时候,你 才明白过来,主持人穿针引线,铺路搭桥,推波助澜,在你不自觉间做了全部你不能做的事情,以至于使你与观众的“面对面”谈笑自若,一路顺风,意犹酣畅。

而有的主持人则恰好相反,她把你紧紧地绾在手上,需要你说什么、做什么,心里早就编好了脚本,甚至连观众问你什么、你与观众说些什么,她都已经烂熟于胸,在这样的演播室里,其实隐含着两个“面对面”,一个是她和你的“面对面”,另一个则是她与现场观众的“面对面”,是不允许你直接地与观众“面对面”,她把两个“面对面”得来的东西搭配在一起,就比较容易得到她希望得到的东西。一旦脱离了她预设的轨道,节目便被人为地打住,再由她向你和观众们“说戏”。这样的主持人其实是把你当工具,节目得出的是“主题先行”的东西,你万万不可太认真了才是。

为什么会这样?我曾经问过一些编辑、记者朋友也包括老牌的“电视人”,都没有得到我满意的回答。倒是现场的一位观众气愤之下说的一句话叫我一直放在心上:今天的节目到底是谁与谁“面对面”?

是呀,到底是谁与谁“面对面”?在这里,很显然主持人不仅没有成就“面对面”,而且已经成为嘉宾与现场观众“面对面”的壁垒。

我们不能过多地责怪这样一些主持人,因为这是一种世俗的文化使然。想一想我们的校园里、课堂里,上演着多少这样的“面对面”?

曾经听过一节初中的生物课,老师讲的是“植物种子的萌发”,其中有一个“学生探究”的课题是“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课题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连续进行为期一周的定时观察和对照实验,并且每天把种子萌发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很明显,在这样一个探究活动中,学生应该直面实践,自我体验,甚至要不断地修正错误,调整实验方案。可是在课堂上一切都变了味,首先是老师并不希望学生去“冒险”,在上课之前,她已经在家里为学生把对照实验做完了, 而且把一个星期的统计数据全部汇总起来了。因为在她看来,尽管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实验,可是,用她的话说就是“现在的学生太粗心,越是简单,他们越出问题”,早晚免不了老师费事,倒不如省去“不必要的麻烦”。第二就是“实验的周期太长,一个星期的时间,学生哪有这份耐心?”倒是老师有耐心,可是,这样的耐心能够对培养学生的耐心起多大的作用?教材明明是一个活生生的学生探究实验,可到了学生面前却只是老师提供的一张枯燥的“种子萌发记录表”了。

不自觉间,教师把自己挡在了学生和“植物种子的萌发”之间,成为学生和实验“面对面”的壁垒。

本来,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创设这样一种情境,铺设这样一条道路,让孩子们能够自主地探究、体验,知识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能力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锻造。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孩子们放心不下,总是喜欢像那些并不高明的主持人那样,扮演着一个越俎代庖的角色,似乎要横隔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充当一位知识与学生的“经纪人”。做实验,总害怕实验失败,教师自己一遍遍地验证,把万无一失、不可能失败的东西摆到学生面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也完全有理由让学生自己面对失败,因为这是他将来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从未经历过失败的人,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人;在学校里他可以万无一失,可一旦踏上社会,谁能总让他万无一失?

学生应该直面知识,学生应该直面实践,学生更应该直面失败,只有这样,知识、实践包括失败才真正有可能成为他自己的人生财富。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李希贵听课手记
  • 上一篇:李希贵的《学生第二》学习心得体会
  • 下一篇:李希贵:学生第一有前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