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党政班子培养链调查汇报(2)

时间:2012-02-14  归属:实习报告

二、对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干部培养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干部队伍现状分析以及座谈、访谈过程中,所反映的基层和生产一线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如不想到基层工作和基层存在留不住人的现实;部分基层干部,尤其是社区大学生不安心基层工作;基层选拔干部的相关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上下级之间链接不够紧密等,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大环境对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培养干部与机关部门干部相比重视不够,紧迫性认识不足,行动上落实较少。认为基层干部学历不如机关干部高、理论素养不如机关干部好、年龄不如机关干部轻,基层干部的层次相对较低,尤其是文字写作能力普遍较薄弱;有的单位对一些重要岗位舍不得腾出来选拔基层干部,存在本位主义和排外思想,怕选拔基层干部影响本部门干部的积极性,不利于团结和谐。这在客观上造成机关干部受关注程度、提拔的速度和机会要比基层干部多得多,导致基层干部存在低人一等的心态。而另一方面,从干部自身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现实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冲击涤荡着干部的心灵,影响着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利他动机递减,利己动机递增,道德模糊,对到基层或艰苦地区接受锻炼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毅力和斗志、吃苦耐劳和锐意进取精神都在消退,比较重现实。

二是缺乏规范、长效的制度。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对从基层一线培养和选拔于部还没有可以遵循的制度规范,培养和选拔的资格、条件、范围和工作程序等都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机关,主要依靠提拔、公开选拔等途径;从上级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主要通过挂职或新农村指导员等途径。不管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存在途径相对单一的问题。特别是影响人才流动的身份、区域、部门、所有制等体制性障碍较多,机关工作人员相对饱和,而安置军转干部、公开招录公务员占用了大量编制和职数,可用于选拔优秀基层干部的编制和职数就更为有限。并且即使有,也受到干部流通机制的制约,市、县(区)、乡镇(街道)几级之间,尤其是市和县(区)或县区之间,在现有政策条件下,要调动一名干部,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所以有些上级机关部门即使有空缺编制,也发现基层有合适人才,但因为怕家属安置等一些麻烦问题,还是按照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办法进行招录,导致基层干部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上级党政机关。比如直接来自基层的年轻县(处)级领导缺少问题,因为基层干部层级较低,其培养的责任主体主要在县(区),而县(区)是按照科级干部的目标对其进行跟踪培养,如果不是“小步快跑”而是让其自然成长,那么提拔为县(处)级领导的基层干部年龄一般都不会太轻。

三是部门利益差异的影响。县(区)、乡镇(街道)之间,部门与乡镇,甚至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奖金补助分配的不平衡,有的甚至是差别很大。对于县(区)部门的年轻干部尤其是一些高收入单位里的年轻干部,容易产生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思想,总希望在本单位长期呆下去,一些收入高的单位的优秀中层年轻干部即使是被提拔,也不愿意到收入较低、工作条件较艰苦的基层或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有的到位后,工作也不安心。同时,也存在部分县区或乡镇基层科级干部,觉得在县区通过自身能力提拔为科级干部比较不容易,也就是一个部门的局长或乡镇党政正职,承担的责任较大,相应的权利也较大,如果不是提拔,到市级机关担任中层也不太乐意,除非是边远海岛县区。

三、对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重要性的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去年12月,李源潮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十七大专题研究班上提出,要“努力形成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党中央高瞻远瞩,树立了优秀的干部应该成长在基层、培养在基层、发展在基层的干部工作导向。

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是党的基本要求。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要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年代都是如此。尤其是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最大的考验就是对其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的考验;最大的实践经验就是其带领人民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经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作为选拔党政干部的重要法规,更进一步明确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基层工作经历。这说明,重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不论是从党的行动纲领来讲,还是从具体的条例来说,都是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准则。

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是党的成功实践。从共产党诞生那天起,党就十分重视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在战争年代,不论是党的领导人还是军队的领导人大多来自一线,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领导工作才能。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党的这一用人准则有直接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依然如此。邓小平同志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我们的干部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有所作为。”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也得益于我们在干部的培养选拔中仍然坚持了这一准则。因此,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这既是党的成功实践,也是党的优良传统。不但需要继承,更需要发扬。

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是党的事业的长远之计。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面对世情、党情、国情发生的变化,党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有一支站在时代前列、理想信念坚定、综合素质高、同人民群众有血肉联系的干部队伍。而这样的干部队伍只能“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想避害趋利,就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中,从基层一线从实践中培养选拔那些和人民群众有鱼水感情的干部。这样党才能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建立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不但是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我们事业长久的重要战略,而且没有任何一件事比这件事更具战略意义。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调查汇报党政班子培养链
  • 上一篇:城乡低保应退尽退调查汇报
  • 下一篇:城区廉政基地构建调查报告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