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要“输血”又要“造血”,实施分类帮扶
对贫困党员进行帮扶,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方式。
1、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对于那些思想僵化、观念落后和安于现状导致贫困的党员,重要的在于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要采取正面引导、集体谈心、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启发他们增强依靠科学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要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2、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活救助。要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性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城乡困难党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优惠政策。完善困难党员子女上大学资助制度,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党员子女给予一次性给予适当资助,并促成相关单位党组织与其结对帮扶对子,实行对口帮扶至大学毕业。二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卫生医疗系统要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县内指定医疗单位就医实行减免挂号费、检治费等医疗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三是继续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上访慰问。
3、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岗位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充分整合劳动、党校、职中等部门和单位资源优势,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突出抓住资源开发和发展“短平快”项目,以“短”突破,实现当年脱贫;以“长”稳定,帮助他们上1—2个长期项目,保证困难党员脱贫后仍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对创业项目可行、规模较大、安排困难党员较多的,可以协商提供部门创业贷款。三是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信息发布制度,选聘一定数量的人员及时收集、整理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新业岗位等信息,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三)既要“心动”又要“行动”,注重工作实效
实行党内扶贫,不能只说在嘴上,写上纸上,而应把对贫困党员的“爱心”、“同情心”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建立市、县、乡镇、村三级帮扶体系的基础上,应分别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将帮扶工作情况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建立扶贫工作绩效考评机制,采用季评、半年评、年终评的形式,及时将帮扶情况进行小结评比,增强帮扶工作的实效。一是要注重基础工作,认真筛选帮扶对象。构建党内帮扶机制是一项政治性、针对性很强的工作,事情办得好,不仅有利于树立党的良好形象,还可以调动贫困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干劲,促进工作的开展。因此在确定帮扶对象时,各级党组织要在认真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报经上级党组织审定后再定。帮扶名单应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作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要注重领导力度,明确各级组织责任。应成立专门机构,层层建立领导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对党内帮扶机制建立及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情况。同时各级党组织要成立技术服务组织,随时为被扶持的党员户进行服务,替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做到服务完备,技术人员稳定,服务工作到位,形成多级帮扶网络体系,达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三是要注重确立目标,促使帮扶任务到人。对结对扶持的对象,应做到“七个一”,即:联系人要每月到联系户登门走访一次,送一件慰问品,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送一条致富信息,每年教一门致富技术,启动一个经济项目,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最终目标是通过结对帮扶,使联系户党员转变观念,学习掌握致富技术,三年内家庭经济要有较大提高,党员模范作用要有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