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5篇(5)

时间:2014-02-19  归属:工作计划
第五篇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八个一批和农业产业化“1122”计划,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全市外向型农业加工企业带来的严重影响,不断开拓创新,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1、农民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今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50亿元,增长13.4%,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达155亿元,增长15%,工资性收入20.8亿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8元,同比净增568元,增长11%。

2、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各地充分发挥山区生态和物产优势,切实加强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双十”工程、养殖业“451”工程和林业产业提升工程。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09万亩,建设高效生态茶园5.12万亩。新发展毛竹、油茶、干鲜果、花卉苗木3.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16%,其中:毛竹9500亩,油茶3389亩、干鲜果8607亩,花卉苗木8090亩,中药材5800亩。发展蔬菜基地3322亩,占计划任务的110.7%,其中发展大棚蔬菜基地1338亩,占计划任务的127.4%。新增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5个,新建市级畜禽养殖示范小区20个。目前,全市建成了71万亩茶园,655万亩商品林、91万亩竹园、8万亩油茶、3万亩花卉苗木、12万亩桑园、21万亩果园、8万亩中药材、13万亩商品蔬菜和100多个养殖小区等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8.8万亩,比上年减0.4%,预计总产35万吨,比上年增1.4%,其中水稻61.4万亩,比上年减3%,总产28.0万吨,平均单产456公斤;油料作物面积44.9万亩,总产3.84万吨,其中油菜籽收获面积43.5万亩,总产3.72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5.5%。

3、茶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今年全市茶叶总产2.38万吨,一产产值已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5.3%和23.7%。茶产业综合产值到达35.5亿元,增长11.7%。茶园亩产值达到1515元,茶农人均增收294.7元。今年全市完成投入小型茶叶初制厂清洁化改造和骨干茶叶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共计2.1249亿元。目前,全市已有129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QS认证,19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或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

4、养殖业生产稳步增长。预计2013年全市生猪出栏100万头,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6%,家禽出栏55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5%,蜂群数量达到14万群,同比增长18%,肉蛋总产量为12万吨,同比增长8.5%,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6%,畜禽规模化比重达40%,农民畜牧业纯收入900元。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新增精养鱼塘1000亩。

5、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今年全市共投入龙头企业技改资金3.6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40家,预计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达42.15亿元,增长21.9%,营销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18家,8家企业跻身全国茶业百强。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0家。随着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日益扩大。今年全市新增省级著名商标3个,已申报17个省级名牌农产品(待批),祁门红茶地理标志产品已进入公示复议阶段。目前全市拥有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9个省著名商标,16个名牌农产品。今年,汪满田茶业有限公司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签署了合作合同成为我国首家入驻2014年上海世博会的茶饮料、茶食品服务商。猴坑茶业有限公司也成为2014年上海世博会特许茶产品生产商。全市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67家,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57家。

6、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全市新增“三品”认证面积13.735万亩,其中有机食品认证面积9000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12.4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4350亩、生猪1.5万头。新增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总计完成“三品”认证面积达101.6万亩,其中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3.6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1.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68.8万亩。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市共制定茶叶、食用菌、贡菊、蚕桑等各类农产品市、县级地方标准规范112个,建立国家、省、市和县级标准化生产基地74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5个和县级标准化生产基地4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覆盖率达8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了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组织管理档案,组织开展了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6%和99.9%;进一步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禽流感和口蹄疫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全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雏形已基本形成。

7、农业民生工程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完成新型农民培训15204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7117人,占省下达6900人的培训任务104%;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500人,占100%;农民创业培训3037人,占101%;农民科技培训1550人,占100%;农村沼气已完成投资964.16万元,占全年计划总投资额101.4%,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720口,建成大型沼气工程1处,154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发展蔬菜基地3322亩,占计划任务的110.7%,其中发展大棚蔬菜基地1338亩,占计划任务的127.4%。农业政策保险全面展开,油菜、水稻投保覆盖面达到100%。同时,农业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市已争取扩大内需新增投资农业项目21个,项目总投资3256.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05.7万元。切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共实施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92万元,带动农民自筹资金近1亿元,享受补贴农机具11705台(套),受益农户10234户,提升了农机作业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8、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效。在区汤口、耿城两个乡镇建立我市首批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进一步探索农村信息化模式,提高服务“三农”效率。各地以“阳光工程”为依托,在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同时,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87场(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600户。重点开展了“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专家大院活动。组织10多个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先后赴休宁、歙县、徽州区登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接受村民咨询600多人次。在重点建设屯溪区、歙县、黟县等三个省级科技特派员试点县(区)的基础上,安排100名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农业科技人员到基层兴业创业。区“太平猴魁茶标准化生产专家大院”被列为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歙县入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

9、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进展顺利。全市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52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1.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3.93%。新增6个乡(镇)和65个行政村列入全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村、镇。目前全市共有16个省示范镇和165个省级示范村。已建成农民新村110个,占地面积6380亩。今年50个拟达到和50个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十有”目标的村,紧紧围绕“十有”目标,结合本村实际,正在全力以赴地加以推进。目前,各区县正在组织力量进行验收。全市已有18个乡镇编制了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并有200个行政村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6个,省级环境优美镇18个,市环境优美镇38个,省级生态村38个,市级生态村137个。全市今年共完成了11个乡(镇)和73个村新农村建设电气化乡(镇)、村的建设任务。到目前,全市已完成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769.9公里,占计划的142.5%;新增通水泥(油)路建制村70个,全市通水泥(油)路行政村达834个,占97.5%;完成了272处解决8.58万人饮用水的安全饮水工程,全市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已达到94.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拥有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目标;完成了19所乡镇卫生院和95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全市有106.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3%,比上年提高3.2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2个百分点。新建农村连锁农家店500个、商品配送中心3个,完成了573个村组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市新建农民科技书屋165个,村养老院29个。新建、改造村委会(党员活动室)95个。

10、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综改办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已制定,正在组织实施。二是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深入推进。目前,全市确权面积1032.4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9%,发放林权证31.4万本,发证率达97%。开展林权抵押205笔,森林抵押面积10.6万亩,贷款金额10519万元;林权流转面积165.1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15.07%。三是农村要素市场建设得到加强。今年全市共建成15个农村要素市场,其中8个林权流转中心和7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和滑坡,这对全市经济社会平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但当前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困难和矛盾仍然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新的增长点尚未真正形成。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和劳务输入。今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来源于一产和劳务收入的比重分别达32.8%和46.2%,农民增收的稳定性和抗风险的能力差。二是龙头企业实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仅有1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占全省龙头企业数的4.6%;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5%,没有一家企业销售收入超2亿元。三是基地规模小,单位产出低。我市农产品除茶叶、和木竹以外,整体呈现“种类繁多、规模不大”。而规模较大的茶叶这几年通过抓基地建设,茶园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茶园亩效益依然偏低。目前,我市茶园的亩产量仅为30公斤,亩产值1515元,尚不及浙江武义、福建安溪等先进地区的100公斤单产、3000-6000元亩产值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四是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落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靠天收”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五是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农村信息不灵,农民盲目生产,农产品产供销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留在本乡农民多为老弱人员,素质偏低,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面临困难。六是新农村建设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和艰巨。

三、2014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4年农业农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战略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八个一批为主抓手,全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增长7%以上。

主要任务是:

第一,继续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新农村建设市级“十有”目标,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与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与“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结合起来、与土地治理结合起来,推进老村综合整治、新村集中建设和移民统一安置,努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的示范村。力争明年在2013年150个村达到和50个村基本达到“十有”目标的基础上,再有50个村达到和50个村基本达到“十有”目标。在具体推进措施上:一是以规划引导为龙头,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的充实、完善和提高工作。二是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力争明年已达到“十有”目标的示范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高2-3个百分点。三是以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为基础,全力推进农村清洁化工程,切实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以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试点工作为载体,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五是要以全社会共建帮扶为关键,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把茶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深入实施茶叶“双十”工程,力争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万亩,建设高效生态茶园2万亩,茶叶一产产值达12亿元,综合系列产值40亿元。继续推进养殖业“451”工程,发展生态规模化养殖。2014年力争全市生猪出栏110万头,家禽580万只,蜂群数量达15万群,肉蛋总产达13万吨。高度重视蔬菜产销工作,切实加快中心城区蔬菜基地建设。2014年力争全市新发展蔬菜4000亩,其中大棚蔬菜基地1500亩,中心城区新发展蔬菜基地2000亩。继续加大林种结构调整力度,力争2014年新发展油茶、山核桃等经济林2万亩,竹林1万亩,花卉苗木0.8万亩,中药材0.5万亩。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争明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0家,其中营销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8家,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达2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销收入突破50亿元,增幅在20%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5个。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规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14年全市农民各类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00家以上,建立20个规范化运作的示范社。

第三,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一是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使更多的农产品走进世博会。要进一步加大与上海世博会有关部门衔接沟通,争取我市有更多的产品进入世博会,登上这个大舞台。二是继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举办茶叶暨名优农产品系列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茶和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发达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努力创新招商方式,实现农业对外开放的大突破。四是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农村沼气、农村推广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以及农民工培训等方面,做好2014年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谋划、储备和申报工作,同时切实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

第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围绕农民务工技能、农民务农技术、农民创业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和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新型农民队伍,力争2014年培训新型农民1.5万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90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000人、农民创业培训3000人。二是要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围绕主导产业,重点推广有机茶生产、省力化养蚕、秸杆综合利用、无公害畜禽和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等一批集成与配套技术,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三是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着力抓好市、县、乡镇三级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切实解决农村信息服务程度低,农民获取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滞后等难题。

第五,加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是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2014年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00口。同时加快推进农业清洁化工程,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秸秆等生产、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有机、绿色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争明年建立茶叶、蔬菜、养殖业等农业标准化基地3-5个,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万亩。三是切实加大农产品产地监测力度。严格农业投入品尤其是茶叶投入品的管理,积极推进重大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六,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一是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林地确权发证主体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项配套改革,推进集体林权流转。二是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加快集体林权流转、土地流转中介评估机构等要素市场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我市规模经营的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贯彻全省在我市召开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励试点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城乡协调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农业工作安排农村工作总结
  • 上一篇:2014年农技推广中心工作计划
  • 下一篇:2014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3篇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