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建设 上游地区购物之都的重大意义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重大举措,建设购物之都是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通过建设 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有利于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为经济中心建设开辟新路径;有利于充分发挥“五个 建设的效应,增强资源集聚辐射功能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促进 由“生产型”城市向“生产与消费并重型”城市转变;有利于增加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市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商业大都市雏形显现,集聚辐射能力明显增强,为建设 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打下了良好基础。市是中国中西部惟一的直辖市,国家规划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腹地,便捷的交通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发〔 〕3号文件对 建设 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战略定位,为加快建设 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激活扩大本地购物消费为基础,以吸引集聚外来购物消费为重点,以大商圈、大市场、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着力优化购物消费环境,完善商品市场体系,延伸购物消费链条,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强化集聚辐射功能,把 建设成为 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亮点最多、链条最长、环境最优、服务最好、拉动最大的购物之都。重点围绕六大功能,加快购物之都建设。一是消费购物功能。做到商品丰富,业态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质,充分满足居家购物、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娱乐购物、网络购物需要。二是国际贸易功能。加快建设各类现货市场、交易所、采购中心、配送中心、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国际国内贸易,形成 上游地区的生产采购中心。三是品牌集聚功能。大力建设高品质商务楼宇,引进高能级企业机构,构筑总部经济高地;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顶级品牌,成为 上游地区世界高端品牌聚集地。四是时尚引领功能。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汇集国际国内流行商品,成为 上游地区时尚商品聚集地。五是信息集散功能。汇聚商品消费、货物供应、价格变化、市场变化、政策影响等各方面信息,成为 上游地区购物消费信息中心。六是价格形成功能。以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中远期电子交易所等为载体,影响周边地区价格制定,逐渐成为 上游地区商品价格形成中心。
(二)发展目标。
建设购物之都总体分两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 —2012年——打基础、建平台、扩规模,快速发展阶段。到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市场交易额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进出口达到450亿美元,引进外资达到80亿美元;零售商业设施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年均新增100万平方米以上;外来购物消费占比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国际一线品牌达到50个以上。培育社零总额超100亿元的商圈6—8个,其中超300亿元的2个;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商贸企业达到8—10家,其中超500亿元的1家;年交易额超1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交易城)达到13个,其中超200亿元的3个;市级以上商业特色街(城)达到30条(个);为 上游地区“购物之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2013—2015年——提升品质、提高品位、丰富内涵、提档升级,初步成型阶段。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以上;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6000亿元以上;市场交易额达到10000亿元;进出口达到1000亿美元,引进外资达到160亿美元;外来购物消费占比超过35%,国际一线品牌达到60个以上。社零总额超500亿元的商圈达到2个;年销售额超800亿元的商贸企业1家;年交易额超500亿元的批发市场(交易城)1个。基本形成功能配套、名店云集、名品荟萃、对外辐射作用明显的 上游地区购物之都框架,成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购物消费乐园。到2020年,建成市场规模庞大、商品丰富齐全、消费环境优越、聚集能力较强、辐射范围广泛、都市魅力彰显、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知名度的内陆国际贸易中心和 上游地区购物之都。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基础平台布局和建设。
按照 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集中力量打造大商圈、培育大市场、实施大项目,加快基础平台建设并优化布局,构建购物之都框架。
1.大力发展城市商圈。坚持“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理念,把都市商圈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业态优化、设施先进、配套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化都市购物消费中心。着力提升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南坪、杨家坪都市成熟商圈档次,优化形象,强化功能,凸显特色,提高集聚辐射能力。加快建设江北嘴、渝北两路、大渡口城区、巴南李家沱、北碚城南、西永、茶园、礼嘉—悦来等新兴商圈。有序发展城市新区新兴组团商圈、主题商圈,培育发展北部新区商贸商务核心区。顺应 两江新区、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设,接轨国际采购与高端购物消费。在北部新区布局“国际品牌村”、世界名车4S店集群等高端零售业态;在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布局国际品牌区域配送管理中心、跨国企业采购中心、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适当超前规划,高起点打造万州第二大城市商圈,建设完善涪陵、黔江、永川、合川、江津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商圈,形成区域性传递辐射节点。积极发展区县(自治县)商圈,统一规划,预留空间,分步实施,把区县(自治县)商圈建设成为各区县(自治县)的商务商贸核心区和形象展示区。
2.科学布局商品市场。以建设“西南大市场”为目标,坚持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多元发展。在市场体系上,重点建设中国西部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东部商品西进集散地、生产资料集散地、特色工业品集散地,中国西部农贸城、工贸城、汽贸城、家居装饰城、纺织服装城等商贸城,培育一批1000亿元级、100亿元级的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商品交易城和综合批发市场。在市场布局上,加大现有市场资源的整合力度,逐步将主城内环以内的批发市场向外环周边转移;加强新建市场的宏观调控,与产业园区、物流基地、交通枢纽相结合,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在市场功能上,强化资源集聚和辐射,使 加快成为 上游地区各类商品资源的交易中心、价格发现中心、结算中心、集散中心和物流中心。新建、改扩建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菜市场,通过2—3年努力,基本实现乡镇规范化农贸市场、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