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建立合理的农业用地结构,应注意土地结构中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的各种关系。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的再生产过程,关系非常复杂,其中主要的关系包括:(1)供求关系。如农业供牧业以饲料,牧业供农业以肥料。饲料和肥料都是对方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原料,彼此相互依赖。这种关系是各部门相互结合的基础,也是生态协调的基础。(2)连锁关系。如在正常情况下,粮多则家畜多、肥料多,使各业都兴旺。一业增产有可能引起其他各业增产。又如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可引起农田、水域等受害。以上都可形成不同的连锁反应。因此,在一个区域土地结构的整体中,各组分各环节应相互配合和协调,当某一部分或环节出现故障时,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防止恶性的连锁反应。(3)制约关系。农业生产各部门各环节间的物质循环不是简单的和封闭的循环,常受外界环境的控制。各个部分所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也不是全部给予其他部分。由于各部分的收入、存储、消耗和转化效率不同,食物键的结构不同,彼此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控制作用,故整体的每个部分都不能自己任意发展。因此为了高产稳产,必须注意整体内部功能上的调节和提高其转化的有效性;同时也要注意整体与外界之间之联系,增加适当的输入与投资以提高土地的再生产能力。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个典型——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区的生产用地结构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区,原是一片低洼积水的泛滥地,后经当地农民长期的开发利用,加工成许多小块的鱼塘,塘间堆筑起宽10 米左右的基(堤),统称为基塘区。一般合理利用的方式是:基面种桑,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和吃剩的废物)养鱼,塘泥肥桑。它把基面和水域、生产者和消费者、用地和养地之间紧密地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为了高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鱼塘采用分级放养、分层混养的方式。基面除种桑外,还有轮种、间种、套种各种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等多种生产利用方式。不仅在空间上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了各种资源,在生物种群的组合上也非常讲究科学性,在时间安排上也很合理,无空闲的季节。因此此区域成为土地利用率高、生产环节多和集约化程度高的农、牧、渔、副各业紧密结合的生产结构体系。当然,这个系统不是封闭的和自给自足的。为了获得鱼类和作物的更高产稳产,还须从外界输入一定数量的饲料、肥料乃至动力。由于大农业生产的用地结构合理,以渔业为中心的各业全面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相应的各项加工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构成了一个农、工、商经济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