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种设想没有一种是针对月亮的——达尔文讲的“快速自转理论”、“两个世界是由共同的一种旋流演变而来的”以及“两个世界通过两种不同的旋流演变而来的,并且其中一个俘获另一个”,都没能就月亮的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后来,一位脾气暴躁的天文学家不耐烦地说:“既然所有的解释都失败了,那么结论只能是月亮根本就不存在!”地理
可事实上月亮的确是存在的。于是,天文学家们只得继续分析下去。1974 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K.哈特曼提出第四种可能性。他再一次重提达尔文的地一月一体的说法,只不过并不依赖达尔文的有关“旋转中的这个统一体甩出了月亮”这个说法,取而代之以更具权威性的说法:首先,在行星形成过程最初的几十亿年里,肯定会有一些纷繁复杂的情况值得考虑;行星体都是由一些小碎片组成的,并且在当时,有许多比现存的行星更为低级的行星,它们之间会经常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较大的个体依靠消耗较小个体的能量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直至发展到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行星,同时也给宇宙留下一大片纯净的空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类似地球而质量只有地球的10%的小天体很有可能猛撞到地球上(大约发生在40 亿年前,即地球上有生命繁衍之前。如果是发生在地球上有生命活动之后,这些生命将会被这一猛烈撞击所毁灭,那么就我们所知的生命活动不得不再一次重新开始)。这两个天体都各自含有一个铁金属核,并有可能已经凝聚。但是,其外层的岩石部分却有可能爆发到空间中,并形成了月亮。这第四种猜想避免了前面三种所面临的困难,没有使自己在理论上引出任何的麻烦。一开始,哈特曼的猜想被忽略了,但到了1984 年,计算机对这两个巨型物体的碰撞进行了模拟并得出结论,认为这个猜想是可行的。目前,人们已经基本上接受了这一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