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优良品德学生的培养有赖于以下几种因素:
1.校风、榜样与身教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它要把儿童培养成具有好思想、好作风的一代新人,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校风。好校风一经形成,就有很大的免疫力,他们不但能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而且还能把学校里的新风尚,带到社会上,推动时代前进。比如学校有艰苦朴素的好校风,学生的衣着整齐、清洁、大方,那些醉心于奇装异服的人就没有市场了,这就能使学生一心扑在学习上。
青少年年龄小,分析问题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他们在榜样和教师身教的影响下,是会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作风的。例如看电影,学生争抢好票,到电影院大家发现老师坐在最后排的角落上,学生深受感动,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的行动是我们的榜样,我感到羞愧!我要学习老师的风格。”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往往是非常有力的教育。
2.爱、热情与信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开始。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既爱教育事业又爱学生的典范。教育学生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信任。对优秀生是这样,对品学双差的学生更应是这样。教师以冷淡、轻视和傲慢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会跟学生疏远,因而破坏教师的威信,没有威信就不可能做一个教育者。
3.尊重、引导与奖惩
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人格不可污辱,自尊心不可伤害。自尊心是学生进取的力量源泉。品德优良的学生自尊心强,“响鼓不要重敲”,给予一定的暗示性谈话即可。他们有了缺点错误,也不要掩饰,要正确引导。一般不要当众批评,找他个别谈心。但也不能姑息,而应当实事求是,尤其是对那些众目睽睽下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在大家监视下给予恰当的批评;有的还要他当众检讨。实践证明,这种做法非但无损于好学生的形象和威信,反而有助于提高、保持他的威信,甚至对维护班主任的威信都有好处。因为大家有这样的看法:谁犯错误都要改,老师一视同仁。品德优良的学生听到表扬多、奖励多,在一定的情况下,适当的批评、惩罚也是必要的,这要掌握好时机,不能滥用。
4.教师、学生要稳定
教师、学生的稳定指的是要减少换班主任的次数和学生调换班级的次数。不然各个班主任都要重新了解学生,学生也要了解老师,而学生对老师的熟悉程度又很有限,很不利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尤其是干部、优秀生,弄不好很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三、培养优良品德的心理依据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人们相互间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关系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这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因素在起作用,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和文化的等方面的因素,其中有校内的和校外的,有自身的和外界的。各种因素又是互相交叉,互相制约,共同作用的。但是受教育者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社会关系。它是作为积极的、能动的主体,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即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在影响、改变外界事物的实践中,产生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从而形成新的思想品德。青少年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在他们所接受的各种影响中,有的可能产生与现行社会要求相符合的思想品德;有的则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方向性和可控制性。学校在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对各种客观影响做出选择和调节,力求创设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期使受教育者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下面就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提供心理依据。
(一)充分利用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