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夏季季风与中国的暴雨
6.5.1 概 述
我国受南亚和西太平洋季风环流影响很大。在盛夏,活跃的季风可以到达东北、华北以及西北的一部分。当盛行季风环流并与复杂的地形相结合时,在雨季经常出现季风雨,尤其是持续性的季风降水。我国的雨季一般始于夏季风爆发,终于季风撤退。
我国中央气象台规定:日雨量≥50mm为暴雨,日雨量≥100mm为大暴雨,日雨量≥200mm为特大暴雨。暴雨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除了青藏高原、内蒙古和新疆的沙漠地区以外,我国从南到北都有暴雨的危害。有些持续性大暴雨或罕见的特大暴雨能引起江河暴涨,洪水泛滥,造成严重灾害。
华南是指武夷山-南岭以南的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五省区区域,它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年平均温度最高,雨期长(4~10月)且雨量最充沛的区域,并可分为两个不同雨季:一是华南前汛期(4~6月),它是西风带环流系统与热带季风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降水;二是台风汛期,有台风、ITCZ等热带系统造成的降水。
如图6.19是1976—1980年3月~11月沿110°E华南降水的时间剖面图(丁一汇,1994),可见4月初华南前汛期降水开始,盛期在5~6月,在7月中旬(江淮流域梅雨结束)以后,台风汛期开始。另外,华南前汛期降水存在着主周期为40~60天的低频振荡,广州降水的功率谱分析进一步表明,除了40~60天的低频振荡外,还有12天左右的准两周振荡。华南地区这两种降水振荡是夏季风相应周期振荡的反映。
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很多,每年都要出现10次以上的暴雨过程,多区域性或连续性大暴雨,以及特大暴雨。尤其是广东省,特大暴雨出现的频数及其中心最大雨量都比广西和福建大得多。
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上半月的初夏,在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一狭长区域频繁出现连阴雨降水过程,常有暴雨,这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又因温度高湿度大,东西易受潮发霉,故又俗称“霉雨”。梅雨是一个天气气候学问题,梅雨期是东亚大气环流由春到夏的转变时期,各年的梅雨期天气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年份出现持久而强的梅雨降水,有的年份则出现“空梅”。
7月上、中旬,江淮流域梅雨期结束,华北雨季开始。北方降雨多为过程性的,很少出现像江淮、华南地区那样的连绵阴雨。虽然暴雨出现的频数比南方少得多,但强度大,例如,发生在河南驻马店地区的“758”大暴雨的过程降雨竟达1631mm,在全国暴雨记录中名列前茅。
除了凝结核、冰晶、碰并等微观物理条件外,形成暴雨的宏观条件有:①充沛的水汽;②强烈的上升运动;③持久的作用时间;④有利的地形。而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恰恰提供了前三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