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行的一本中学地理教材《世界地理》,以航天航空时代的新观点组织教材,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以宇宙空间视角观察地球,研究全球性重大地理事象,使之作为研究人类活动和全球性问题的宏观背景;第二篇以航空视角观察、研究区域性地理背景;第三篇以地面上的视角来观察、研究尺度较小区域的人类活动。由近及远,由整体到部分探讨各个层次的地理问题,强调了全球的联系、区域间的联系和人地关系。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新教材,在区域地理部分也改变了传统教材面面俱到的“地理志”编写体系。在世界地理教材中,依据典型地理差异分区的基础上保留少数各区代表性的国家。中国地理教材加强了总论,减少了分区,总划分差异显著的4个区,在各个分区的叙述中加强了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统一。
(五)表述生动利于自学,图文并茂学练结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由来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显然,这种最有效的序列正是表述形式要解决的关键课题。当前世界各国中学地理教材表述注重启发性、思考性、生动有趣、便于自学。在表述手段上,充分发挥文字叙述、图象表述两大表述手段的功能。在具体编写教材时,凡知识内容宜于文字表述的,则用文字表述;若知识内容宜于图象表述的,则用图象表述而不在文字中赘述。同时,加强教材中练习部分的作用。练习不是课文的简单再现或重复,其表述形式也采用文字与图象结合的方式,并高度概括教材正文的重点内容。练习与思考的编排方式也一改统放课文之后的传统作法,而是根据需要,既有放在课文之后的,也有穿插在课文之中的,以利于学生及时应用和巩固。
德国中学地理教材的文体给人一种新鲜、活泼、轻松、自如的感觉。许多原理,不是干巴巴的要点列述,而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知识渗透在丰富多彩的例子中,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讨论,养成观察、分析、概括、绘图、表述等能力。例如,德国中学九、十年级地理教材《环境的组成》,编写方式不拘一格,十分灵活。有的从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开始,有的从读图比较发现若干有趣事实开篇。教材的标题也极富吸引力,例如“一座百货公司和它的供应区”、“贝克尔先生可以在这一地皮上盖房子吗?”等等。课文的语言也生动、活泼,教材编者有时以博学的长者口气娓娓道来,有时又以学生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甚至还对一些难题向学生交底:“即使专家们也没有把握说清楚,该怎样处理新出现的休闲地。”课文中以启发引导的口气设置的问题随处可见,如“我们要把地球搞得无法居住吗”、“一个旅店床位带来的好处同一头乳牛一样多。”此外,课文中还时常穿插有一些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报刊上一些有趣的报道和专家们学术讨论中的不同意见等,力求避免呆板。
美国教材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不急于下定义和下结论,而是从最常见的客观现象出发,逐步深入,然后再总结性地归纳出定义和结论。比如对矿物的主要特征,先从大自然到处可见的岩石、沙砾和土壤开始,进而转入基岩和构成基岩的矿物,然后再列举了许多科学事实,叙述矿物的基本性质,最后才总结出矿物的4个主要特征。在《世界地理》教材中,各章、单元还设有引人入胜的导言和典型生动的阅读材料。
相比之下,我国地理教材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叙述简洁、突出重点,但显得过于严肃、呆板和枯燥。教材中多数章节都是一本正经的“概述”,然后再是论点、论据,环环紧扣,周密严谨,但语言过于抽象和成人化,缺乏生动、趣味性和启发性。对于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急于给出现成的概念或原理,体现知识的获得过程不够,学生思考的余地有限。当前已投入试用的初中地理教材,在这方面已作了大幅度的改进,但在启发性、趣味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