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媒体(2)

时间:2010-12-17  归属: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5.2.2 语言媒体的类型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对地理教学语言媒体作出不同的划分:按照功能划分,可以划分为系统讲授语言、个别辅导语言和组织协调语言;按照地理教学语言信息流向可以划分为单向传输语言、双向对话语言和多向交流语言。依据地理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我们把地理教学语言媒体分为叙述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引导性语言等。

5.2.2.1 叙述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是教师用比较客观的、陈述性形式向学生介绍科学文化知识内容时使用的语言。叙述性语言是地理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语言媒体,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地理事实、地理现象、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过程以及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与排列等。叙述性语言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第一,纵式叙述,根据地理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性进行叙述的语言。它主要适用于具有时间性联系的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热带雨林的危机,海洋探索的历程和进展等内容。

【案例5-1】 认识地球的形状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做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我国古代有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想象的那么平。于是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舰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第二,横式叙述,就是根据事物的非时间性联系进行叙述的语言,如适用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地理成因的分析,地理过程的推理与判断等。

【案例5-2】 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来源—— “风成说”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关于这一问题,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 “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等。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 “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 “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 “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 “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第三,交叉叙述,就是纵向和横向叙述结合起来的叙述语言。其基本特点是纵横交叉,组成立体网络结构。

【案例5-3】 地图家族一览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利用地图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考古学家发现,4700多年前,生活在亚洲西部的苏美尔人把地图刻在泥板上,标明城市、河流、山脉和方向,并且附有文字。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三幅绘制在丝织品上的彩色地图,分别是地形图、城邑图和驻军图。据推测,这三幅图的成图时间距今2100多年,制图精度高,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彩色地图。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测绘技术日新月异,地图的制作和更新越来越快。现在,利用卫星、飞机等运载工具能够大范围、高质量、快速地记录和传输地理信息。根据航空照片和卫星图像等资料编制地图,可以快速和准确地反映地表各种事物变化。

地图种类繁多,一般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两大类。其中,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水文图、气候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人口图、交通图、工业图、农业图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使得地图家族不断壮大,地图更加多样、实用。例如,有了电子查询系统,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信息便近在眼前;盲人有了会发声的电子地图,行走就会更加安全。

实际上,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上三种叙述性语言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无论哪种叙述性语言,教师在运用时都应力求做到优美,生动,形象,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5.2.2.2 说明性语言

说明性语言指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解说事物、剖明事理的语言。它主要对地理学科的概念、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地理成因等作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的解说剖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形成概念。

【案例5-4】 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是 “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这就是说自然资源首先必须是天然存在的自然物质,不包括人类加工的原材料,其次它还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凡是自然资源都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可用性)两大特点。

演示:棉花、钢铁、岩盐、大理石等实物。

这些物质都是自然资源吗?为什么?它们都有经济价值,都是资源。但是棉花与钢铁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产物;而岩盐、大理石才是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物质,它们才是自然资源。

干洁空气、大气中的固体杂质、雷雨时的闪电等都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它们是自然资源吗?

除干洁空气以外,其他的大气中的固体杂质、雷雨中的闪电都是目前无法利用的物质与能量,所以它们不属于自然资源。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一些过去认为无用的物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逐步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如铁、锗等稀有金属,过去都是废石头,现在成为有用的矿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物质都可以从非自然资源向自然资源转化。

5.2.2.3 引导性语言

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通过语言提示,让学生集中精力,递进思考,把握清晰的逻辑思维主线,使所学内容不断深化,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案例5-5】 地球的公转

因为地理自转和公转同时存在,其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个夹角 (黄赤交角),那么黄赤交角的大小对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范围、周期、速度等)会有影响吗?如果有,请分析下面几种情况:(1)若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将会怎样变化?(2)若黄赤交角为90°,太阳直射点又会怎样变化?(3)当黄赤交角不为0°时,太阳直射点就会在一定的纬度间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阅读卡片 地理教学语言——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大约1万年前,相连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的海底地形可以得到证明。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这是当时的陆地被河水冲击、侵蚀而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看,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主要来自祖国大陆的广东、福建,即使台湾的 “土著”居民高山族人,他们的根也在大陆。据专家考证,台湾高山族是我国古代於越族 (简称越人)的一支,他们的根在中国大陆浙江、绍兴一带。约在4000年前,绍兴一带的部分越人因某种变故,乘船渡海,迁入台湾繁衍生息,成为台湾最早的居民。今天台湾高山族的许多风俗习惯,原始的宗教崇拜,与古越人极其相似,如二者都有断发文身的习俗,都崇拜鸟神,以鸟为图腾……这一切都说明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血脉相通。

最后,从行政区划、文化渊源上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 “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东吴国君孙权派大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元统一后,专门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正式收复台湾。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清政府更加珍惜这块宝地,1885年 (清光绪十一年)正式设置台湾省。但隔十年之后爆发了甲午战争,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将其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将其归还。

综上所述,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殷切地盼望台湾回家,祖国统一,都希望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祖国繁荣昌盛的那一天。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教学中语言媒体
  •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的图像媒体
  • 下一篇:地理教学媒体发展与分类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