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地理新课程实施与教师观念的转变(3)

时间:2010-12-17  归属: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3)把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想学好地理、用地理的意识

地理学习的内容包括位置和分布,区位,人与环境的关系,地理事物的空间布局等方面,涉及 “地球的运动”、“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区域的开发与建设”、“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因为地理学习对象尺度广大,距离遥远,地理过程难以直观理解以及内容过于抽象等原因,常常在认识地理特征和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原理时产生障碍,逐渐产生畏惧心理,降低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虽然采用地图、图片、地球仪、地理演示实验、地理模型、地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降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但地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借助直观教学手段是难以使学生将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常见地理现象与地理建立起必然联系。正因为如此,地理课程内容编制、地理课程实施要在发挥地理直观教学手段优势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把阐述地理现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知识作为一项重要对策,使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案例10-10】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阐述地理概念

阐述气候的概念,先让学生回忆前面学的天气概念,用儿童化的语言作如下描述,然后总结得出: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学生1:“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

学生2:“我们这里一年到头也很热,却极少下雨。”

学生3:“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

当然,从 “课本知识”向 “生活知识”拓展,不是要否定课本知识,而是要反思我们使用课本知识的方式和过程,能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最后达到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目的。

10.2.2.2 从 “内容知识”向 “方法知识”的重心转移

传统教学强调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即学生对 “内容知识”的获得。这种偏重“内容知识”传授的教学观念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也导致教学缺乏多样化。新 “课程标准”在关注学生 “内容知识”获得的同时,更加强调 “方法知识”的重要。以不变的 “方法知识”去应对易变的 “内容知识”,符合新 “课程标准”中 “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而要实现这一知识观的转变,我们必须在地理教学中突出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多种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突出地理学的 “地域性”和 “综合性”特征

新 “课程标准”规定地理学科的性质不仅是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只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的 “地域性”和 “综合性”的认识、分析和综合能力。

【案例10-11】 通过 “三大经济地带”的学习,强化地理学 “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在学习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时,首先要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位置、范围和界线等分布格局有充分认识;其次,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特征与水平;再次,分析造成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各有哪些;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出一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当地农业和工业地域类型的影响,归纳出区域自然条件与经济人文状况之间的关系,同时可进一步归纳区际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

(2)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多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

新课程标准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指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学校条件,选择恰当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单一接受式学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案例10-12】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实施

在学习 “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内容时,可以 “如何进行区域的国土整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具体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指导选题。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国土整治的大背景,说明我国进行国土整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进行国土整治的兴趣,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内容包括:课题名称、分几个小组、研究小组负责人、指导教师、实施步骤、资料和设备等。

实施研究中教师可提供如下思路:

第一,我国主要对哪几条河流进行治理,通过调查一些数据说明大江大河造成了哪些灾害,对于不同河流具体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第二,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哪几项?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各是什么,优、缺点有哪些?

第三,了解我国防护林工程体系有哪些,各覆盖哪些地区,作用分别是什么。其中 “三北”防护林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

第四,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中回忆前面学过的海洋资源有哪几种,目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情况如何,最后总结我国开发海洋资源的必要性。

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

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的调查报告,并最后形成一个基本反映全班调查结果的总报告,提交给老师。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同学们既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又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同时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更好地体现地理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点,促进学生自学、自思、探求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自主研究,独立探索,寻求规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活动】

“一桶水”的角色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人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教师只有 “一桶水”已经不够了,应该是 “自来水”,什么时候想要,都可以随时拧开水龙头;不管要多少水,都可以 “哗哗”地流出来。

阅读上面的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1.收集资料,全面客观评价 “桶论”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桶论”的缺陷主要是什么?

2. “桶论”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地理转变新课程实施教师观念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地理新课程实施与教师素养的优化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