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量略有增多的梯度变化,以及由于人类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等原因,导致了现状植被呈带状依次排列
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植被垂直分布的一种表现,当然它与植被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规律不同,是一
种局部生态序列的表现。这种垂直分布在本区南部边缘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现以铜川耀县地区为例分
述其各带主要特征(图6.3)。
图6.3 铜川耀县地区植被垂直分布图
1.台塬川道栽培植被带
本带包括河流川道和黄土台塬地区,海拔约为600~800米,地面比较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气候
温暖,年均温10~12℃,年降水量550毫米左右,生长期200天以上。由于地势低平、交通便利、人口
稠密、农业生产活动十分频繁,长期反复的耕垦使原生天然植被受到彻底破坏,代之以大田农业与蔬
菜为主的人工植被。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夏玉米、水稻、红薯、油菜等,蔬菜的种类很多,白菜、
甘兰、油菜、萝卜、芹菜、茄、辣椒、豆类、葱、韭、蒜、洋葱、西红柿、黄瓜、菠菜、莴苣、胡萝
卜和冬瓜、南瓜等,系二年三熟耕作区,局部川道区为一年二熟制。部分地势较低、土地平整的地方
尚可引水灌溉,农业产量较高。
在河道局部地方有小面积草甸分布。台塬区被流水切割的陡坡上零星生长着酸枣、枸杞、杠柳、
本氏木兰、蒿类、白羊草等植物,局部缓坡上分布着由上述植物构成的稀疏灌草丛,覆盖度多在15%
以下。
2.黄土残塬沟壑灌草丛与栽培植被带
在土石山地与台塬区之间常常有被流水切割成条状分布的黄土残塬存在,顶面微斜,海拔约800
~1200米。残塬之间为相对高差50~100米的沟谷,两坡陡峻。年平均气温约10℃左右,年降水量与前
带基本相同。塬面与部分沟坡梯田种植冬小麦、春玉米、豆类、油菜等,一般都是无灌溉的旱田,产
量较上带低。在沟谷底部有杂类草草甸分布,面积很小。向阳沟坡上分布酸枣、本氏木兰、蒿类、白
羊草、委陵菜、长芒草等组成的灌草丛。阴坡以酸枣、小叶悬钩子、河蒴荛花、茭蒿、中华落芒草灌
草丛为主,偶有小片胡枝子灌丛与黄蔷薇灌丛分布,群落的高度与盖度均比阳坡高,在靠近山地而海
拔较高的黄土沟坡上,阳坡以酸枣、荆条、黄蔷薇、狼牙刺分别与蒿类、白羊草、黄背草、杂类草构
成的灌草丛分布最多。阳坡下部水分条件稍好,出现了酸枣、荆条、对节木灌丛、荆条灌丛、杠柳灌
丛等。阴坡多分布黄蔷薇或A子梢、连翘与蒿类、大油芒构成的灌草丛以及虎榛子灌丛、连翘灌丛等。
此外尚有人工刺槐林、小面积油松幼林分布,长势良好。
3.浅山灌丛植被带
子午岭等土石山地的边缘地带,为海拔约800米(沟谷底部)至1500米左右的低山区或浅山区,山坡
一般比深山区平缓,常有较厚的土层覆盖,裸露的石质山坡较少出现。气温较前一带低而比深山区高,
降水量则与此相反。人为活动依然强烈,长期砍伐使天然森林几无存留,仅于个别陡岩坡地或行走困
难的山顶部位残存小片栎林、山杨林和油松林。广大山坡被次生落叶阔叶灌丛所占据,类型很多。阳
坡多为狼牙刺灌丛、狼牙刺酸枣灌丛,狼牙刺黄蔷薇灌丛,在陡峻的岩崖上多分布稀疏的对节木灌丛。
阴坡以黄栌黄蔷薇灌丛、连翘灌丛、黄蔷薇连翘陕西荚莲灌丛、虎榛子灌丛等较普遍。
组成上述各灌丛的植物种类多为30~60种,其中不少是林下或林缘种,并在许多灌丛中还残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