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热液硫化物是富含铜、铅、锌、金、银、锰、铁等多种金属元素的新型海底矿产资源,常与海底扩张中心热液体系相伴生。自60年代初首次在红海发现热液重金属泥以来,在世界海洋底已发现130多处海底热液活动区。
海底热液矿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层状重金属泥,另一种是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前者以红海最典型,称为“红海型”;后者主要产于洋中脊的裂谷带,称“洋中脊型”。
红海重金属泥是海底热液沿缓慢扩张中心活动的产物。在红海中央裂谷带已发现20多个热卤水池和重金属泥富集区,其中以阿特兰蒂斯Ⅱ号海渊最有经济价值。主要金属硫化物有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它们富含铁、锰、锌、铜、镍、钴、铬、银、金、钼、钒、钡、锶等金属元素,金属储量至少有94×106t。
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生成于大洋中脊轴部的裂谷带,与扩张中心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块状硫化物矿体一般呈小丘、烟囱和锥形体状成群出现,与活动热液喷口或古热液喷口相伴生。其形成的机理是:海水沿裂谷带张性断裂或裂隙向下渗透,被新生洋壳加热,形成高温(可达350~400℃)海水。高温海水从玄武岩中淋滤出大量多种金属元素,当它们重返海底时与冷海水相遇,导致黄铁矿、黄铜矿、纤锌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及钙、镁硫酸盐的快速沉淀。高温热液自喷口涌出,矿物快速结晶,堆积成烟囱状。“黑烟囱”不断逸出含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的颗粒。“白烟囱”喷出的固体微粒主要是蛋白石、重晶石等浅色矿物,含有少量铁、锌等硫化矿物。若烟囱被硫化物充填则称死烟囱,烟囱倒塌成为“雪花宝”(图2-23)。块状硫化物矿床主要含有铁、锰、铜、铅、锌、金、银和稀土元素等,已发现多个质量超过1×106t的矿点。热液活动区往往发育有大量不靠太阳能而依赖热液营生的自养型深海底生物群落。
海底热液硫化物矿体除了东太平洋海隆和红海比较典型外,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某些中脊段以及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如四国海盆、劳海盆、北斐济海盆、马里亚纳海槽和冲绳海槽等)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