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洋表层水温和气温一般是不相等的,所以两者之间通过热传导也有热量交换。这一交换过程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海面风速和海-气温差。其交换的物理机制同(三)中所述。
当然,不同海区和不同季节,海-气的感热交换有明显差别。冬季盛行寒冷气流,出现较大的向上的热通量,特别是在湾流、黑潮经过的中纬海域和高纬的海面上更是如此;夏季感热交换通常是相当小的;在寒流及上升流区可出现向下的热通量。
平均而言,世界大洋通过感热交换向大气输送热量,相当于辐射平衡热盈余的10%。在一些海洋学书刊中将感热交换Qh与蒸发耗热Qe之比称为鲍恩比。它是计算海洋热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
五、海面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分布如图3—8所示。(QS-Qb)为通过海面进入海水的净辐射量。在25°N~20°S之间最大,然后随纬度的增高而急剧减少。蒸发所耗热量Qe的量级与(QS-Qb)相当,在中、高纬度的变化趋势也极为相似,但在低纬热带海区,则由于海面上湿度大,蒸发量显著低于副热带海区,因此导致蒸发耗热Qe呈双峰分布形式。由图还可看出,海-气感热交换Qh随纬度变化不大,且量值较小。各热收支分量合成的结果如图中Qt所示,其变化十分显著。从23°N~18°S的热带海域热平衡余项Qt为正,即海水有净的热收入;由此向两极方向的中、高纬海域Qt皆为负,即海水有净的热量支出。
全年平均有热量净收入的海域,由于热量的积累,水温应不断升高,反之在热量有净支出的海域水温应不断降低,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热带海区表层水温比中高纬温带与寒带海域的水温明显高,但它们的年际变化却不大。这一事实说明在大洋内部必然存在着自低纬向中高纬的热量输送。这是由大洋径向环流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