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系统评价,就是指从技术和经济两个大的方面,对所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评定。基本做法是将运行着的系统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考察是否达到了系统设计时所预定的效果,主要对下列各项进行考查:
一、系统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职能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是系统效率的反映。例如系统能否及时地向用户提供有用信息,所提供信息的地理精度和几何精度如何,系统操作是否方便,系统出错如何,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等等。
二、系统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性,一般很少发生事故,即使发生事故也能很快修复,可靠性还包括系统有关的数据文件和程序是否要妥善保存,以及系统是否有后备体系等。
三、可扩展性
任何系统的开发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求精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常常是从清查和汇集空间数据开始,然后逐步演化到从管理到决策的高级阶段。因此,一个系统建成后,要使在现行系统上不做大改动或不影响整个系统结构,就可在现行系统上增加功能模块,这就必须在系统设计时留有接口,否则,当数据量增加或功能增加时,系统就要推倒重来,这就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系统。
四、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评价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有价值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库,不仅在于它自身结构的合理,而且在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即它们不仅能在一台机器上使用,而且能在其它型号设备上使用。要作到这一点,系统必须按国家规范标准设计,包括数据表示、专业分类、编码标准、记录格式等,都要按照统一的规定,以保证软件和数据的匹配、交换和共享。
五、系统的效益
系统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GIS应用的经济效益主要产生于促进生产力与产值的提高,减少盲目投资,降低工时耗费,减轻灾害损失等方面,目前地理信息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由它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对来说还不太显著,可着重从社会效益上进行评价,例如信息共享的效果,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地学综合分析能力,系统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系统决策的定量化和科学化,系统应用的模型化,系统解决新课题的能力,以及劳动强度的减轻,工作时间的缩短,技术智能的提高等等。从总的来看,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是在长时间逐渐体现出来的,随着新课题的不断解决,经济效益也就不断提高。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当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走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信息活动的激增、信息广泛而及时的交流,形成信息市场,才能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契机,这时,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才能进一步体现。评价目标也就自然地转向经济效益方面。目前,一批以开发地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的经济实体正在筹备和组建,地理信息系统的经济、科学和技术三统一的发展趋势,是肯定无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