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带十万大军“火速平定,永靖南荒”。马援接令后决定“攻心为
上”,“不战而屈人”。卜酋长也同意退兵,但为了说服部下,提出双
方比箭,各射三箭。卜酋长一箭射中一株大榕树的须根,二箭射穿了一
面铜鼓,三箭射透飞鹰的双爪和肚腹。马援带领卜酋长登上伏波山顶,
挽弓射箭,只一箭就射透对面的山,继续前进把斗鸡山头射出一个圆洞。
这样,后人把马援站立射箭的山称为“伏波山”,被射透的山叫“穿山”,
斗鸡山头的圆洞称为“空明洞”或“月岩”。
桂林的山虽然是石山,但石山上大都长满了葱郁的树木,不是光山秃岭,显得十分的青翠。桂林的山青是确确实实的。清澈碧透的漓江水桂林的水秀指的是漓江及其支流。
漓江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经桂林、阳朔,在梧州汇入西江。桂林到阳朔的一段称为漓江,阳朔以下至梧州一段称为桂江。漓江全长40 公里,十分美丽。江水透明度高,能见到河中的游鱼、砂石,是真正的秀水。
漓江的支流以及众多的湖塘水域也很漂亮。例如发源于灵山县的桃花江,原称阳江,自西北而来,沿桂林城西南流,经象鼻山北麓注入漓江。桃花江素以明静清澈、清幽恬静见著,也是一条引人入胜的风景线。
桂林市内的榕湖和杉湖,依次相接。这两湖原为阳塘,在唐代为护城河。宋代在阳塘当中,建了“青带桥”(今名‘阳桥’)作为两湖的分界线。榕湖的北面有一城门,即现今南城门(又称榕树门),在唐时植了一株大榕树,后被毁。不过,现在城门外榕湖边仍可见到一株树龄为800 年的大榕树。杉湖在榕湖的东边,湖边栽有古杉而得名。人们赞美这两湖是“山远青于黛,湖平绿到堤”。
游漓江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联想,让人觉得心满意足,舒服到极点,不像游长江三峡有惊险的感觉。郭沫若在游完漓江后诗兴大发。他先后两次写了六首诗歌来赞美漓江。这在他一生中为同一题材写六首诗是唯一的一次。在这儿不妨摘引几句:
“玉带蜿蜒画卷雄”,此句可以理解为从舟中观赏江两岸的景色,如同赏画;也可说倒映在漓江水中的奇峰峻岭,优美如画,一条江,便是一帧画卷。
“神奇景物疑三峡”,“奇峰八面玉玲成,深憾吾身只二瞳。”这两句的意思是美景让人的眼睛看花了,深深感到两只眼睛是看不过来的,应该像千手千眼观音才行。郭沫若的诗句多么幽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