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第四纪(2)

时间:2010-07-02  归属:地质学基础

  二、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

  第四纪虽然已形成现代全球构造和地理面貌,但新构造运动却在时时刻刻改变和塑造着新的面貌。在海洋中大洋中脊不断向外扩张,如太平洋板块中脊两侧,每年向东移动6.6cm,向西移动最大可达11cm。近年中日两国科学家发现,日本列岛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地理距离在逐年靠近,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每年缩短2.9cm。美国全球定位系统卫星(1994)提供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大陆正在以每年5—8cm的速度朝着北东方向缓慢移动。又如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虽然在喜马拉雅运动期间即已隆起,但是第四纪以来上升速度和幅度急剧增大。以希夏邦马峰为例,晚第三纪在2000多万年中上升了2000多m,而在第四纪200万年中却上升了3000多m,比起晚第三纪上升速度快了10几倍。地质学家考察认为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增高,年平均增高1cm。说明和欧亚大陆和印度岩石圈板块之间的缓慢而又极强的撞击,仍在起着力拔千钧的作用。青藏高原在第四纪迅猛隆起,对于自然地理和气候状态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西瓦里克群地层(上新统)中产三趾马化石,而且可以据此与山的北麓以及中国北部的三趾马化石互相对比,说明在上新世时南北环境差别不大,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在当时还没有成为动物活动或迁徙的障碍。但是从当前看,三趾马化石产地海拔高度相差非常悬殊,如在藏南为4300m,藏北唐古拉山为4000m,兰州为1000m,山西为500—700m,华北平原在海面下320m(钻孔中)。这足以说明中国目前这种西(南)高东低、百川东流的形势是在第四纪中完成的。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于全球气候的变化,更具有显著影响。美国W.拉迪曼和M.雷莫(1989)认为:大约在4000万至5500万年以前(相当早第三纪始新世),那时全球的气温相对平稳,比较暖和。随着高原渐渐升起,大气循环和风向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今天北半球格局迥异的植被组成情况。并且,西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了这个地区季风的形成。高原上空聚集的热空气不断上升,并且由于印度洋海面上吹来的湿润凉爽空气因此发生位移,从而造成了每年的雨季。正是这些降雨,带走了空气中大量的CO2,含有CO2的降水与裸露岩石发生反应,加促岩石风化,所溶解的碳酸钙物质经河流流入海洋,于是具有硬壳的海生动物便有了取之不尽的食物来源。而最终这些物质将沉积海底,形成石灰岩。虽然西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但是流入全球海洋中的沉积物几乎有25%来自这个地区。拉迪曼和雷莫认为:大气中CO2大量减少,致使全球气温变低。今天地球的气温比5000万年前低12—15℃。他们的这种西藏高原隆起和大气中CO2日益稀薄论曾引起一定的反响。

  由于板块的碰撞和俯冲,不仅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而且导致大陆内部断裂运动的增加,如天山和祁连山都因断裂而产生差异性升降运动,上升部分形成高山,高山之间则形成断陷河谷或盆地,如天山西北部赛里木湖便是上升山块中的下陷洼地。许多早期的断块山地,如长江下游的庐山和九华山,华北平原上的泰山,在第四纪也都继续上升,而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也在继续下沉,反映了新构造运动的继承性特点。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第四纪第三节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晚第三纪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