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郑绵平与我国盐湖科学(3)

时间:2010-09-18  归属:当代科技精华地学卷
由于上述特点,便在多级盐湖次盆地由高阶湖至低阶湖形成不同的成矿系列:(1)碳酸盐型:钙质碳酸盐、粘土、硅藻土—水菱镁矿—芒硝(无水芒硝)、硼砂C钙钠复盐—石盐—钾石盐、钾芒硝、硼砂、芒硝、含Li碳酸盐和K、Li、B(Cs、Rb、Br)卤水;(2)硫酸盐型:钙、镁碳酸盐、粘土—石膏—芒硝(无水芒硝)、镁硼酸盐—石盐、软钾镁矾、钾盐镁矾(镁硼酸盐)和K、Li、Br(Cs、Rb)卤水;(3)氯化钠型:钙、镁碳酸盐、粘土—石膏—石盐、石膏(半水石膏)—石盐、光卤石(钾石盐)和K、Mg(B、Li)卤水。他以此理论为指导,首次全面划分了高原湖成矿带,提出不同类型盐湖的找矿方向,多次成功地找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硼酸盐和硼、钾、锂、铯卤水矿床,特别是发现和评价了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扎仓茶卡等新类型硼矿床。

    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继发现盐湖中嗜盐菌视紫膜具有太阳能转化功能,嗜盐杜氏藻(Dunalielle salina)富含β—胡萝卜素和甘油以及盐卤虫(Artacamia)富含蛋白质,可作为高档虾鱼幼体饲料,这些生物资源的发现和应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学家投入盐湖科学研究行列。同时,盐湖作为自然地理—地质体的产物在盐湖中保存着丰富的自然信息,包括地球内部(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以至宇宙的过去和现代的大量信息,它可作为重要的古今环境、气候和构造的敏感指示体,而引起地学界的重视。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来,陆续有大批盐湖、第四纪地质、古生物和湖泊学者从事盐湖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探讨从盐湖沉积中提取全球变化的信息。因此,从70年代中后期起,盐湖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盐湖不仅作为矿产资源,而且作为生物资源和环境信息指示体被人们加以研究和应用。郑绵平在盐湖研究的新阶段,率先在中国将盐湖地质学研究扩展到与生物等学科相结合的新领域。从1980年起,他即在国内开展盐湖生物调查研究。于1982年首先在我国西藏扎布耶盐湖发现大面积天然嗜盐菌、藻,对其进行了地质生态条件研究。经室内外研究查明扎布耶盐湖产出的杜氏藻富含β—胡萝卜素(5%~10%),且具耐寒性(能在-5℃至-10℃下成活),经与有关生物专家合作进行室内培养实验,可用加盐处理的海水培植。“这表明它具有优于世界已知杜氏藻的嗜寒性”;“这意味着可以扩展世界盐藻生产的期限”,因而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郑绵平在1985年和1990年以中、英文发表的《西藏扎布耶盐湖嗜盐菌、藻的发现和地质生态的刍议》等文指出“菌、藻的广泛活动,几乎贯穿到盐湖成盐作用的整个过程,在成盐地质体中发生复杂的有机与无机物间的交换作用,在其沉积物中留下大量痕迹,并往往成为盐湖中某些沉积层的重要组成。在盐湖演化的各个时期,其菌、藻对碳、氧的循环起了重要作用,……看来盐湖生物作用还远未得到盐类地质学家应有的估价。他倡议用综合观点研究成盐环境地质生态学,它将是一门研究成盐环境生物活动与地质环境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地质成矿意义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盐湖中生物繁衍的地质条件,生物活动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地质沉积和成矿作用。就是说,不但研究嗜盐的生物,一般自然生态条件(盐湖生态学),而且探索其自然生态条件的地质成因及其意义。研究包括盐湖生物活动及其生长条件的地质成因及其意义;盐湖生物活动及其生物化学演化对盐湖物质组成、沉积作用的影响;嗜盐生物的古生态环境的指相意义等。”接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学部)的资助下,他和他的学生通过对盐湖嗜盐菌、藻对某些形式硼酸盐沉积机制的探索,发现盐藻有较强的亲硼性,可浓集相当量硼分,而在其死亡堆积层,可转溶出硼,并形成大量腐植酸。在腐植酸分解过程中,造成有利于硼酸盐的沉积条件(图2)。据此,郑绵平提出盐湖“生物成矿硼作用”的新观点。这对于阐明某些现代和古代硼矿床成因,如元古界高于庄组鲕状锰方硼石的成因,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在国内外均属先行。1990年以来,他主持扎布耶盐湖长期科学观察工作,进一步查明天然盐藻盐度、PH值和营养物等天然生长因子等,在这个过程中,他又发现多处盐湖盐卤虫资源,其中有的天然产量丰富,具有开发前景。他还对全国盐湖盐卤虫资源与其形成水质条件作了研究。

    他还倡议大力加强盐湖生物资源开发研究,发展“盐湖农业”,向我国广大盐湖区索取食用色素、蛋白质和高饲料。

     

 

    郑绵平一贯重视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使国家和地方取得明显的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自60年代以来,他多次向中央和地方建议加紧勘查开发青藏高原丰富的盐湖资源,并亲自进行勘查。如他主持发现、研究和勘探的扎仓茶卡新类型镁硼矿床,经他多次推动开发,终于确立了它的重要经济意义,现已大量开发,可代替进口硬硼钙石作无碱玻纤原料,成为根据我国矿产资源特点发展我国工业的一个成功实例,对边疆经济发展和缓解内地缺硼起了重要作用。

    郑绵平对盐湖科学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和重视。美国的同行认为:“西藏与美国盐湖地质研究都是有不差的科技水准。”他被聘为国际盐湖研究协会理事和“国际盐湖研究”杂志编委。最近,该协会通过了第6届国际盐湖学术会议将在中国召开的决定,他受委托作为会议主持人。已故学部委员、著名盐类矿床学家袁见齐教授对郑绵平有这样一段评语:“工作中表现出坚韧不拔,深入钻研和远处着眼,广泛联系的广阔视野,运用多学科的观点和方法,紧密联系实际。”郑绵平虽已年近花甲,他依然每年都率领青年人亲临青藏高原从事盐湖考察,为中国盐湖资源的全面开发和盐湖科学兴旺发达,走向世界而竭尽全力。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我国盐湖科学郑绵平中国盐湖科学
  • 上一篇:盐湖科学有关术语解释
  • 下一篇:周成虎与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