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判据可作为相对稳定地块评价的标准(胡海涛等1988,1994):
(1)构造部位上属于断块或僵化褶带;
(2)地块内无活动断裂切割;
(3)在场区范围内无弱震以上地震记载;
(4)无迹象表明第四纪以来场区内有岩浆活动;
(5)地块内水热活动不强烈;
(6)地块内地震基本烈度不超过Ⅷ度,或者比邻区低;
(7)区域物理地质作用弱,对场区无灾害性危害等;
(8)人为工程活动不会导致严重灾害等;
(9)地块应有一定规模,通常在数十平方公里以上。
用之对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夜明山地块进行评价,我们认为是满足要求的。
由于相对稳定地块往往是地震活动平静区,因此,如何判别区为“安全岛”或“地震空区”非常重要。通过对唐山、龙陵、海城地震震源区以及广东核电站、苏南核电站、二滩水电站等工程场址的研究,以及前述部分中强震或高烈度区场地断裂评价的经验,胡海涛等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区别“安全岛”与“地震空区”:
(1)地表构造条件:两类地区都可能受深大断裂所切割,而且有相似的区域构造条件,但场区构造明显不同。尽管区内都可能存在规模较小的断裂,但却有本质的差异。地震空区内,断裂具活动性,而后者区内断裂未见明显活动。
(2)深部构造条件:地震空区大都位于地壳界面隆起、凹陷或梯度带上,并且可能伴有深切地壳界面的隐伏构造或深部构造。而“安全岛”地壳界面大都延续平缓、无切割地壳的深大断裂。
(3)地震活动图象:在(中)强地震活动上,两类地区可以具有相似的地震活动背景,然而,小微震活动图象中却有明显差异。在地震空区内,小微震的围空图象经历了“活动—平静—活动”的历程,其“平静”是在活动的前提下形成的,围空时间往往在主震前数年至数十年;“安全岛”内,几乎无小微震活动或甚少,其“平静”一贯如此,可称为“永久性空区”,即场区内外地震活动频度基本不变。
“安全岛”学说,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通过长江三峡工程、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青藏铁路和黄河黑山峡大柳树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的规划选址实践,不断地丰富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区域稳定性理论和方法。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转移,在构造活动、地震活动和物理地质作用更加强烈的地区,将会有更大规模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也将提出更为复杂的课题。因此,学科理论和方法将要不断地深化发展,以适应于新的挑战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