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气候类型
气候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本章2.3节根据天文辐射将全球气候(天文气候)划分为赤道带、热带、副热带、温带、副寒带和寒带。由于地球表面实际的太阳辐射能分布、大气环流的差异和地球表面的千差万别,气候类型划分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划分的结果大体接近。1984年周淑贞对斯查勒(A.N.Strahler)的气候分类加以适当修改,将世界气候分为低纬度气候、中纬度气候及高纬度气候三个纬度带和高地气候四个大区,每个纬度带又分出若干气候类型。
(1)低纬度气候
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控制,气温全年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上。可分为五种气候类型。
a.赤道多雨气候:位于赤道两侧,伸展到纬度5°~10°左右。主要气候特征是: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变化于25~28℃之间。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mm以上。这类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苏门答腊到新几内亚岛一带。
b.热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10°~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的若干岛屿上。主要气候特征是: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赤道稍低,全年降水量皆多,夏秋雨季比较集中。这类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海中诸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地带。
c.热带干湿季气候:位于热带多雨区外围纬度5°~15°左右地区。其主要气候特征是:一年中干、湿季明显,全年降水量750~1000mm,雨季时高温闷热,多对流雨。这类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美、南美、非洲纬度5°~15°地区。
d.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热带纬度10°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地带。其气候特征是:热带季风发达,热带气旋盛行。年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长夏无冬,春秋极短。这类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以及中国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南端等。
e.热带干早与半干旱气候: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大陆腹地和西岸,由于受高压下沉气流控制,又当信风带的背风海岸、冷洋流流经而降水稀少,呈现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2)中纬度气候
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角逐地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18℃以下。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
f.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于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因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信风带背风岸作用而干燥少雨。
g.副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副热带大陆东岸。其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温,季节明显,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在15℃以下,0℃以上。年降水量700~1000mm以上,夏季较多,冬季较少,无明显干季。这类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地区。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也属此类气候。
h.副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陆东岸25°~35°的沿海地区、南美、非洲的东南海岸和澳大利亚的东岸地区。其气候特点与副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只是冬夏温差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一些。
i.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副热带纬度大陆西岸30°~40°纬度地区,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沿岸、南美智利中部海岸、南非和澳大利亚南端。这里是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间的过渡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夏干冬雨,全雨量300~1000mm左右,冬季最冷月气温在4~10℃左右。
j.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温带大陆西岸,约以纬度50°为中心向北向南伸展10°左右。在欧洲分布最广,在南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也有分布。其气候特点是:终年盛行西风,冬暖夏凉,气旋雨丰沛。
k.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纬度35°~55°的亚洲大陆东岸,包括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湿热多雨。
l.温带大陆湿润气候:分布在欧亚大陆海洋性气候的东侧和北美大陆40°~60°的东部地区。其气候特征介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之间。
m.温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在北半球占有广大面积,分布在35°~50°之间的亚洲和北美大陆中心部分。由于远离海洋,终年在大陆气团控制之下,气候十分干燥,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下。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剧烈。
(3)高纬度气候
盛行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
n.副极地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50°N或55°~65°N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冬季长(至少9个月)而严寒,暖季短促,例如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1月平均气温-50.5℃,绝对最低气温-68℃。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在东西伯利亚年降水量不超过380mm,在加拿大不超过500mm。其雨量虽不大,但因蒸发弱而湿度大。
o.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分布在北美洲和亚洲的北部边缘,格陵兰沿海地带,北冰洋中若干岛屿和南极洲附近岛屿。其气候特点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个月平均气温为0~1℃,降水最少。
p.极地冰原气候:分布在格陵兰和南极大陆冰冻高原上。其气候特点是全年严寒,各月气温均在0℃以下。
(4)高地气候
在高山地带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愈稀薄,气压降低,水汽减少,日照增加,气温降低,在一定坡向、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过了最大降水高度后变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由于上述诸要素的垂直变化,遂导致高山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即从低纬至高纬的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在高山的垂直方向上也会自下而上依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