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球整体而言,其物质结构具有鲜明的同心圆状圈层特征。而这种以地心为中心的圈层,在其分布范围、物质组成和活动特点上,又有一种愈向地心方向愈典型的规律性。这是作为一个普通天体的地球,从它在太阳系星云中形成以来,经历几十亿年演变的结果。在这些圈层中,由于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物质组成和运动方式等因素,还特别形成了一个在其他天体上尚未发现的生物圈。这样,地球又有别于其它任何天体,成为一个很特殊的星球。
一、地球的表面结构
地球表面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若从宇宙高空看地球,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广大连片的蓝色海洋上,分布着几块分散的陆地,而且,陆地是起伏不平的。
1.海陆的分布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地表大部分被海水所淹没,只有小部分露出海面成为陆地。海洋占地表的70.8%(3.61亿平方千米),陆地占29.2%(1.49亿平方千米),海陆面积之比为2.4∶1。形成一种水大于陆,海洋包围陆地的总格局。这是地球表面结构的最突出的特征。
地球表面不但海陆的总面积相差悬殊,而且海陆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北半球是全球陆地比较集中的地方,陆地也仅占39%;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比例更小,仅是19%。东半球陆面多于西半球陆面,然而东半球陆面也只占38%,西半球则只占20%。如分别以位于经度0°、北纬38和经度180°、南纬47°两点为极点,构成两个半球,即陆半球和水半球,海陆面积对比达到最大程度,陆半球的陆地面积是水半球陆地面积的4.1倍,集中了全球陆地的81%。即使这样,在陆半球上海洋面积仍大于陆地面积(海洋占53%以上)。而在水半球上,海洋则占89%的面积,陆地仅占11%。
地球上的海洋,不但面积超过陆地,而且深度值也超过陆地的高度值。从平均值上看,全球海洋平均深度为3729米,陆地平均高度仅为875米。二者之比为4.26∶1。深度超过3000米的海洋占海洋总面积的75%,而海拔不足1000米的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71%。从绝对值上看,海洋也超过陆地,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11034米,而陆地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8米。
全球陆地面积虽小,但在分布的形势上很有特点。除南极大陆外,多数大陆都成对地南北排列,如南、北美洲,非洲与欧洲,澳洲(大洋洲)与亚洲基本都是这样。而且每对大陆都可组成一个向北极汇合的大陆瓣,形成一个大陆星(见图6-5)。这也表明北半球陆地是比较集中的。但是,北半球陆地虽然集中,北极却是海洋;而南半球海洋虽然集中,南极却为陆地。
从陆地和海洋的轮廓上看,大部分大陆都呈现北宽南窄的三角形。如南、北美洲,非洲和欧亚大陆都是这样。并且大陆西岸向内凹陷,东岸向外凸出,东西并列的二者之间好像可以拼合似的。如南美洲与非洲之间,北美洲、格陵兰岛与欧洲之间就是这样。另外,多数大陆东岸多岛屿,有的呈弧形列岛,外侧又多深海沟,而大陆西岸多高大山脉。如亚洲东岸的花彩列岛和南、北美洲西岸的连绵山系就很典型。这些现象的形成不是孤立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