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理化性质
为了从总体上深入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地球,还必须从地球的基本理化特征方面,如质量、重力、温度、磁性及化学组成等方面作具体的研究。
一、地球的质量和密度
任何物体的质量就是整个物体的物质总量。一种物体的质量和它与其他物体之间的距离,决定着物体之间的引力状况。这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含义。根据这个定律,只要在质量、距离和引力三者之间,有两顶是已知的,就可求出另一项的数值。
地球对我们生活在它上面的人类来说,是个很大的星球,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它的质量,只能借助间接推算的方法,求出它的质量。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就是通过万有引力定律,首先求出地球质量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依据万有引力公式:
式中, M代表地球质量, R为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F为地心对地面上1克物质的引力即重力(980厘米/秒2),G为万有引力常数(6.67×10-8达因·厘米2/克2),m为地面质量等于1克的物质。将这些已知数值代入上式就可以得出:
这就是地球的总质量,约为60万亿亿吨。
依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又可计算出它的密度为:
因为这个密度是用地球的平均半径和地球表面平均重力求得的,所以是地球整体的平均密度。实际上,在地壳的岩石中,花岗岩的密度为2.7克/厘米3,玄武岩的密度为2.8克/厘米3。由此可以推断地球深处的物质密度一定大于这个平均值(5.52克/厘米3)。但是,地球内部的密度不能直接测定。例如,通过地震波速可以推算,但有的介质弹性因素相参杂,不好区分。目前主要是依据我们前面所介绍的地球结构模式,对不同深度的圈层进行密度推算的。地震学家布伦于1970年提出地球内部结构模式和推算出的各层密度,如表6-3所示。该表所要求条件是:第一,地球内部各圈层必须是规则的同心球层。第二,地球内部物质是稳定均一,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力和密度由地表到地心呈均匀变化。第三,地核被看做是铁陨石一样的铁质球核。
表6-3 地球内部密度
上述情况表明,地球内部的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增。这主要是组成地球的物质,受地球自身的重力作用,而产生上下分异的结果。即密度大的物质下沉,密度小的物质被迫上升所造成的。当然,随着深度的增加,地下物质承受上层物质的压力也会加大,而压力增大,物质的密度也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