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河的水能资源很丰富,特别是上游几内亚段和下游尼日利亚段。1969年尼日利亚在尼日尔州奔巴处拦截了尼日尔河,建起了高达66米的卡因吉大坝,安装的发电机组装机容量98万千瓦,成为西非地区当时最大的水电站;卡因吉水库是西非地区最大的水库之一,面积1200多平方千米。1984年又在卡因吉大坝以下100千米处建起了捷巴水电站,装机容量是56万千瓦。1984年建成的卡杜纳河上的西罗罗水电站,坝高125米,装机容量60万千瓦。目前正在卡杜纳河上建尼日利亚第四座大水电站——宗格鲁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70万千瓦,由中国水电、中国电工联合承建。
对尼日尔河的利用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水利灌溉。马里的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农耕较发达之地,但频繁的尼日尔河洪水泛滥制约了发展。1947年法国殖民者在此建起了桑桑丁灌溉工程,控制了洪水,引河水灌溉,种植玉米、水稻、高粱,成了尼日尔的“谷仓”。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尼日尔河中游的马里,下游的尼日利亚都建起了许多水利工程,索科托河、卡杜纳河和贝努埃河流域都建起了大的农田灌溉工程。对干旱的尼日尔来说,尼日尔河就是生命之河。尼日尔75%国土是撒哈拉沙漠,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到处是漫漫黄沙戈壁和长着稀疏灌木的热带干草原,土壤贫瘠;但在尼日尔国西南部长550千米的尼日尔河谷地,则农田处处,林木茂盛,城镇密布,人烟稠密,集中了尼日尔70%以上的人口,尼日尔最大的城市尼亚美就坐落在尼日尔河畔。
尼日尔河中的鱼类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多数河段水流平稳,水温高,水质好,利于鱼类的生长。著名的鱼类有马里鲑鱼,它的背部呈青黑色,很像中国的鲭鱼。很早以前,马里的沿河居民就在尼日尔河打渔为生,他们把捕来的鲜鱼或晒成鱼干,或用烟熏成熏鱼干,以便长期存放。至今马里仍是非洲少数几个淡水渔业发达国,年捕鱼量十万吨,马里全国有7万渔民在尼日尔河捕鱼。
尼日尔河 马里莫普提段
尼日尔河是西非最重要的通航河流,全河的75%河段可通航。尼日尔河流经马里1600千米,是马里最主要的通航河道,巴马科、莫普提、加奥(马里东部经济和交通中心,尼日尔河左岸)都是较大的河港。尼日尔河流经尼日尔550千米,是尼日尔唯一通航河流,尼亚美是该国最大河港。尼日尔河在尼日利亚的流程有1400千米,全国80%的国土属尼日尔河流域,主要河港有洛科贾、奥尼查等,洛科贾是尼日利亚中部重要的工商业港口城市,是科吉州州府,建有大型钢铁厂。尼日利亚第二大河流是贝努埃河,大多数河段可通航,马库尔迪是较大河港。在尼日利亚国徽上,黑色的盾徽上有一个白色波纹状“Y”字母,表明尼日尔河与支流贝努埃河在尼日利亚交汇,纯黑的底色代表两河沿岸的千里沃土。
尼日利亚国徽
为推动尼日尔河流域各国共同开发利用流域资源,1964年由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尼日尔、贝宁、乍得和喀麦隆9国组成的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建立,设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刚成立时叫“尼日河委员会”,1980年更名为“尼日尔河流域管理局”,目标是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合作,把开发和经营得来的收入用于尼日尔河流域能源、水利、农业、牧业、渔业、养殖等方面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