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宇宙中有一个不到1克重的尘埃颗粒,在地球引力下飞快进入大气层,在离地面80~120千米处,即会与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l秒钟左右),这就是流星现象。如果地球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是一大群尘埃颗粒,那么发生的现象就叫流星雨。
哈雷彗星是由冰、尘埃物质组成的,其核的直径略大于10千米,重10万亿吨。它76年绕太阳一周,每次接近太阳前后都要损失20亿吨的物质,其中冰升华成水汽,尘埃颗粒飞散到四面八方。这无数的颗粒仍沿着哈雷彗星的轨道飞速前进。哈雷彗星的轨道非常扁长,远日点超出海王星轨道,近日点却在金星轨道内。地球一年中会两次穿过哈雷彗星的轨道(图4-1-10-1),其中的一次是在10月,大约从16~27日。这期间会有很多尘埃颗粒进入地球大气层。白天飞进来的看不见,夜里它们虽然是平行地闯进来,但根据透视原理(平行线在远方是汇聚在一点的),这些流星看上去好像从天空中同一点向四面八方散射的,这一点就叫“辐射点”。每年10月,流星雨的辐射点位置正好在猎户座内,故命名为猎户座流星雨。
哈雷慧星的公转方向和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反,所以看到的流星下半夜往往要比上半夜多(图4-l-10-2)。另外哈雷彗星轨道上的尘埃分布不是均匀的,所以不同年份流星的多少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猎户座流星雨最好在10月16~27日连续观测,其中21日、22日的下半夜最多,每小时可见光迹35条左右,为极盛期。
工具与材料
活动星图,部分天区星图(猎户座居中),躺椅式垫子,计时工具,包红布的手电筒。
纸和笔,夏天防蚊用品。
活动过程
1.事前要熟悉猎户座及其周围星座的位置,能迅速辨认较亮的星名和亮度(星等),能用数数方法估算时间。观测人员视力要好,最好能看到6等星。
2.观测场所要选择视野开阔、周围无灯光干扰的地点。观测时须是晴天或少云天气。
3.如人员较多,也可安排在上半夜观测,否则就集中在下半夜观测。最好分成四组,每组专事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每组至少2人,一人观测、描述,另一人计时、记录,定时调换。
4.一般应躺在垫子上,四组之间拉开距离,避免相互干扰。计时工具要与电台对照校准。
5.提前进入观测场所,根据活动星图,迅速确认各星座和亮星。
6.各组于统一时间开始观测;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每发现一条光迹,按规定依次记录有关内容;最后于统一时间结束。
说明与延伸
1.观测开始前应在记录纸上写好以下项目:观测者姓名、日期、地点、天区方向、开始与结束时间、天空云量、天区内主要星座的亮度(星等)。后两项在观测中如有变化,要及时记录下来。
2.每条光迹记录内容有:编号、出现时刻、延续时间、亮度、颜色、速度、出现和消失的位置、有否余迹、有否声音等等。要做好完整记录需长期积累观测经验才行,初次观测可以减少部分内容。
3.如果发现流星不是从辐射点飞来的,应特别注明,这叫偶发流星,与流星雨无关。
4.如果流星在短时间内非常多,无法一一记录全部内容时,必须数清光迹条数。
5.观测结束应立即整理资料(因黑暗中迅速记录笔迹会不清楚),列成表格。
6.把所有流星运行轨迹描绘在部分天区星图上,找出辐射点位置(赤经6h24m,赤纬+15°)。见流星雨示意图(图4-1-10-3)。
7.一年里重要的流星雨还有:天龙座流星雨,1月1~5日(4日极盛期,每小时100个);天琴座流星雨,4月19~24日(22日极盛期,每小时90个);英仙座流星雨,7月25日~8月18日(8月12日极盛期,每小时90个);双子座流星雨,12月7~15日(14日极盛期,每小时110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