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地图的经纬度,让学生通过分析、观察、思考、讨论以探究经纬度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中的用途,并最终得出结论,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
4. 地图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 “ 发现问题, 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地理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活动和问题。大部分活动和问题都包含地图材料,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思考、回答这些关联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编制教材时,要有地图意识,要多利用地图去组织知识点,说明问题。不但要在地理教材中恰当的位置插入地图,训练学生阅读地图、判读地图,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还应该在地图中多设置一些标识和信息,提示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如学习世界气温分布时,教材设计的“让学生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提出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世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哪里”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直接从图中得来的,回答这些问题也比较简单,无需过多思考。但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的这些简单的提问,应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读图,从时空角度提出“为什么在亚洲中部有一小块地区的气温比周围的气温低?”、“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等问题。通过这种思路去判读地图和利用教材中配置的地图,鼓励学生进一步挖掘图中的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的时空角度提出个性化的问题。
5. 地图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发挥智慧,利用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空间的角度阅读、分析、比较地图,帮助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发展变化规律。这也是地理教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中,学习了“滚滚长江”后,要求学生利用分析长江概况的方法来分析黄河的概况。此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读“黄河水系图”,然后从空间的角度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2)黄河流经的省(自治区);
(3)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的重要支流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在这个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答案在地图中的什么位置,而是引导学生从空间角度提出问题,并将地图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完成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图并利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解图、绘图的能力。地图对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反之,空间思维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阅读地图。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多接触地图,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三、如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
1. 观察地图
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会观察地图、运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手段。例如,中图社出版的《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中要求掌握等高线的判读。等高线地图,是在测定各地海拔的基础上,用等高线在地图上表示各地的海拔。判读等高线地图时,要注意观察等高线的疏密度、弯曲方向和数值的变换规律,从而领会地势的特点和海拔高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行政区划单元,读中国行政区划地图中,要求学生说出中国各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各省周边(及临海)的情况,这应该是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自主得出的结果,是一种理解记忆。在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在教室讲台上放置地球仪,教室墙壁上张贴地图,为学生营造学习地理的氛围。地图教材编制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地图信息和地图素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地图的了解程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地理的心理,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