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课标解读及教材内容分析(4)
教学中可灵活采用案例分析法、图示法、观察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突破难点。
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课题讲清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对于红外线这样的长波辐射可以取材身边直观讲解,比如同学之间彼此把手掌靠近但不接触对方额头去感受。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加深对大气逆辐射及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状况的理解。利用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和特点,探讨台风及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结合本地的季风现象,加深对季风形成特征的理解。
组织学生利用身边例子更加直观高效。例如,在讲台上点燃蜡烛观察火苗上升,就可以推论冰块上空气下沉的道理,就教材提供的的热力环流实验方案简单;用小纸条在小开教室门口处随风飘动来检验室内外温差产生的风效应以证明热力环流的真实存在;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影响本地常见的天气系统,指导学生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这些天气系统的特点,模拟预报天气状况。
利用板图或多媒体课件,学习等压面上表示热力环流的方法。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的关系,学习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结合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说明北半球不同季节的气压中心分布情况。利用板图和动画,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锋面过境前后及气旋、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变化,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学法指导】
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热力环流小实验及三圈环流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绘制地理图像,小组合作讨论发言,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获取独立信息和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问题探究】
对于本章“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问题研究,可指导学生课前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有关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课堂上运用鲜活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大气问题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承担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增强主人翁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