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和寒潮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的代表,以案例的形式在本节中呈现,属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栏目下“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的课标要求。
最后一条“标准”位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栏目下,旨在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学习自然条件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给出气候变化资料,使学生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波动及其规律性有全面的认识,避免把全球气候变化狭义地理解成全球变暖。其中,重点说明近现代的全球气候变化、形成原因及其影响,在辩证看问题的基础上突出人为因素的影响和造成的巨大危害,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与全球意识,为探讨应对措施做好知识铺垫。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是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不同的学术观点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素材,建议在主流观点的背景下加大学习的开放性与探究性。“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直接结果,以此为例可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图 1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结构框图
本章教材以大气运动为主线,将大气运动的原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为基础,大气运动的结果──气压带和风带、常见天气系统作为大气运动的深化,大气运动的体现──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总结。教材集中了较多的地理原理,涉及的时空范围广大,如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运动等,课文中很少直接给出分析过程与结论,学生学习起来确有困难。因此,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达到培养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和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及其移动规律。 3.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4.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天气。 5.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
1.热力环流的形成。 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3.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4.北半球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6.锋面系统和高、低压系统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7.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 |
【教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