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探究时事热点,引进必要的地理素材。除了注重身边的地理知识外,还指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时事热点,让学生有个更宽广的胸怀和更活跃的思维方式。比如中东始终是一个不稳定地区,海湾战争与石油危机,朝核和伊核问题,世界能源危机,铀的提炼与核能,未来取之不尽的月球新能源氮――3,中国与多国联合开发热核能技术,我国南海勘探首次发现地球新能源——可燃冰,“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西气东输”已运达上海等地,“西电东送”的运营,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站已发电,松花江水污染,金沙江流域植被遭破坏,挑战南极最高点,在挪威建立北极考察站,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俄罗斯石油外运线路的确定,美国转嫁污染等。这些有针对性、更有新意、更有实效的实例,不仅能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关心时事热点的习惯,使地理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我国和世界科技成就的新动向。
4、探究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提高学生的抗灾能力。对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的探究,可以从自然灾害的产生原因、对人类的影响等多方面去探究。这里包括对传统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洪水等的探究,同时,更注重对新生自然灾害的探究,比如对海啸、沙尘暴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变迁,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2009年“5.12”特大地震的发生,在为遇难同胞感到痛惜的同时,我及时组织学生对地震方面地理知识的探究,让同学们更深切地领会了地球板块学。同学们通过探究,自然将问题引申到04年底的印度洋大海啸,认识到了海啸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同时通过探究,也认识到了我们居住的怀化是非震区,消除了学生对地震的恐惧。
三、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体会
1、学生要有自主探究的时空保障。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进行充分的自主质疑和探究,针对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反复地推理和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些过程需要时空作保证,只有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空,学生才有可能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思考,如果对问题的思考只是蜻蜓点水,对问题的探讨只是浅尝辄止,那么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我经常建议同学们应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并尽可能地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去领悟。
2、教师要多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不断地提出一些地理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但也千万不可把教师的设问全部代替了学生的质疑,因为学生自主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才是地理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如果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思考、经济探究,这对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探究性学习方式应淡化形式,注重实效。对于《地理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要把握其实质,新课程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操作、实践、探究和体悟,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起学生研究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速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恢复,为此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中,应该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要让学生的思维活动真正地得到锻炼和培养,不能为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限制和牵制,否则形似而非神似的探究是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