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模式
在地理学习中,借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剖析和研究,得出地理规律和原理,认识可持续的重要意义。范例研究联结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使学生不仅理解地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同时找到应该“怎么办”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增加了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性。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展示案例椞岢鑫侍鈼分析案例椪页龉媛蓷实践验证”。
范例式教学可以是对某一个具体案例的细致剖析,以说明问题,如“北京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对北京农业发展的启示”,“日本的二恶英的污染事件对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等。也可以是通过对二到三个案例的分析,找到共性,最后总结规律,如“从世界及中国的几个工业区的分布看工业的区位因素”。
——问题解决模式
问题解决学习是高层次的探究和研究式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如教师给学生展示黄河断流的图像文字资料,提出问题:“黄河为什么断流?其它河流的情况如何?怎么解决黄河的断流问题?我们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些什么?”要求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有理有据。面对这样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将问题分解,由不同的小组研讨。每小组的每个学生也各有分工,有的收集资料(从报纸上或网络中查询),有的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的设计解决的方案,有的写倡议书,有的积极准备参与环保植树活动等等。全班将各自的结果进行整理归纳,交流展示,通过讨论达成如何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共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在以上各种学习模式中几乎都可以应用,只是所起的作用不同。计算机可以部分地代替教师,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通过使用计算机可以提供学习的程序和大量的案例资料,可以实现个别化和合作学习,可以模拟情境使学生得到近似真实的体验,也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中选择要研究的问题,通过网络对所需资料进行查询,将资料下载,得出结论,设计成果并打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计算机将更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未来教学中将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对深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一)要通过课程和教材改革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
通过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中学地理课程在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通过中学地理课程,不仅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围绕地理图像等信息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要侧重普及性和基础性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获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从而使学生具有一个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高中阶段侧重地理规律、地理观念的理性分析,使学生获得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进一步认识。课程标准要有弹性,体现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既要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必要的基本的地理教育,也要兼顾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留有一定的余地。
要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
教材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地理教材既包括教科书,也包括以解决地理问题为主的地理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还包括各种供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地图、地理模型、地理实验器具等,构成大地理教材体系。教材绝不只是知识和结论的总体呈现,更应当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地理教材的改革应继承传统的优点,吸收国内外已有教材的有益经验,要在体系和编写方式有所创新,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充分地激发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及教材提供的图像、文字等资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主动地探索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找到通过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并形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