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盐城有“东方湿地、鹤鹿故乡”之称,沿海滩涂湿地面积683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5%,拥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地。在广阔的淤泥滩涂上长满了盐蒿草,古有“煮海为盐”(支起大锅用蒿草生火煮熬出盐)的生产习惯,曾有“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的盛景。目前,盐城正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二:图甲为江苏省及盐城市位置略图,图乙为盐城沿海日出景观,图丙为1990~2015年盐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1)历史上盐城产盐量较大的季节是春季和 季,分析盐城“煮海为盐”和自然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大规模“煮海为盐”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3)描述盐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从优化滩涂湿地利用的角度分析说明盐城在第三产业上的发展方向。
(4)在晴朗的天气下,甲、乙两地中,先迎来2019年第一缕阳光是 地,说明理由。
【答案】(1)秋 海岸地势低平,淤泥质海岸,利于海水(盐卤水)蓄积;地广人稀,制盐场所广阔;春秋季节多睛天,风力强;盐蒿草逼地,为煮盐提供充足燃料。
(2)大量砍伐蒿草,破坏生物多样性;煮盐时燃烧燃料,易产生大气污染;大规模侵占海岸滩涂,造成湿地退化。
(3)变化过程: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与第二产业的差距缩小。(或答由“—二三”结构转变为“二一三”结构再转变为“二三一”结构)方向:原始滩涂湿地面积广,风光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应积极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业和学生科普研学活动。
(4)乙 当迎来2019年第一缕阳光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乙地比甲地纬度低,尽更长,日出早,乙地比甲地稍偏东,地方时更早。
【解析】本题以为江苏省盐城市为区域背景,并配以盐城产业结构变化状况,考查制盐产业的区位条件、煮盐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产业结构变化与发展方向、地球运动。
【详解】第(1)题,历史上盐城产盐主要依靠自然晒盐和煮盐,由干盐城夏季降水较丰富,冬季气温较低,都不利干产盐,春秋季降水不多且气温较高又多大风,成为主要产盐季节。同时当地滩涂面积广大,地广人稀,且多淤泥质海岸,地势低平为制盐提供优越自然条件,而遍地的盐蒿草为煮盐提供燃料,这些优越自然条件下,使盐城因盐而生。第(2)题,大规模 “煮海为盐”说明需要大量砍伐蒿草以持续提供燃料,这可能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大量燃烧燃料又会产生废气,造成大气污染,而规模大则需大量侵占滩涂,破坏湿地资源。第(3)题,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依据图丙信息归纳回答,盐城滩涂资源丰富,风光优美,且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优化滩涂资源的角度其第三产业应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及学生科普研学活动。第(4)题,设问的本质是两地日出先后的判断,在不考虑天气因素的情况下,日出先后与昼长、两地地方时有关。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故越往南昼越长,则日出时间越早,而地方时与经度有关,越往东,地方时越早,两要素结合,乙地昼更长,也更偏东,故日出早。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