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 人口数量增多 B. 气候变化
C. 森林被破坏 D. 围湖造田
2. 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综合性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差异性
【答案】1.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干提示: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森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可能导致水旱灾害增多;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保持水土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所以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森林破坏,C正确。人口数量增多、围湖造田,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D错。气候变化,河流径流量可能减小,B错。故选C。
【2题详解】
图示反应的是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它因素甚至整体地理环境的变化,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对。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不能体现环境各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A、B、C错。所以选D。
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图中自然景观从Z→Y→X的变化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 珀斯所属的陆地自然带类型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热带荒漠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
【答案】3. B
【解析】
3题详解】
澳大利亚西部的Z为热带沙漠气候,Y为热带草原气候,X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依次是沙漠、草原和森林,即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所以选B。
【4题详解】
珀斯属于地中海气候,其所属的陆地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所以选C。
【点睛】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下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下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A. 西风带控制 B.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信风带控制 D.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6. 右上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 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 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C. 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寒带苔原带
7. 形成右上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主导因素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地形
【答案】5.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野生动物大迁徙线路位于赤道两侧,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北半球的甲地时,北半球季节为夏季,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即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选D。
【6题详解】
乞力马扎罗山为东非高原上,属在地典型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常绿阔叶林下方,则①对应的垂直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②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部分,属于积雪、冰川带,所以选A。
【7题详解】
从右图可以看出,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山地南坡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因此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B正确。故选B。
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8. 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
A. 1970年 B. 1985年
C. 2005年 D. 2013年
9. 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 限制人口迁移 B. 提高教育水平 C. 提倡早婚 D. 鼓励生育
【答案】8. B
【解析】
【8题详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正值时,人口数量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数量减少;图中1985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即1985年后人口开始减少,所以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1985年,正确答案为B。
【9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国从1985年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负值,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应鼓励生育,所以缓解该国目前总人口不断减少的合理措施是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限制人口迁移和提高教育水平不能促进人口增加,提倡早婚对提高出生率不直接,作用明显,所以D正确。
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
③育龄妇女人数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
A. 中学老师 B. 建筑设计师 C. 外科医生 D. 家政护理人员
【答案】10. D
【解析】
【10题详解】
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我国教育发展,基础教育的普及,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①对。婴儿潮出现,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无关,②错。育龄妇女人数没有减少,③错。经济发展,抚养成本太高,④对。D对,A、B、C错。
【11题详解】
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家政护理人员,看护几岁内的幼儿,D错。新增人口没到上学年龄,中学老师不需要增加,A错。与建筑设计师无关,B错。与外科医生增加关系不大,C错。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回答下列各题。
12. 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 收入水平高 B. 远离东部
C. 人口数量少 D. 经济落后
13. 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 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B. 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C. 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 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答案】12.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图中A点所示省区人口迁移特点是人口迁出率很高,迁入率很低。人口迁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水平、发展机遇,主要方向是由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选D。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数值可以判断,迁出率最大值小于迁入率最大值,A错;根据图例公式计算,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区少,B错;只有一部分省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D错。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区少,C对,所以选C。
14.下图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其中Ⅰ期和Ⅳ期增长模式是( )
A. 传统型、原始型 B. 原始型、传统型
C. 原始型、现代型 D. 传统型、现代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Ⅰ期,人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增长较缓慢,因为高死亡率,人的平均寿命较低,为原始型;Ⅳ期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所以选C。
1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
C.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D. 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答案】B
【解析】
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受教育水平等影响的,其中首要因素为资源的丰富程度,由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较小,所以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故选B。
16.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③和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住宅区是人们主要的休息场所,晚间多休息,故停车率较高,白天多工作,故停车率较低,从停车率变化图中看曲线②符合;商业区昼夜人口变化率大,白天人多,停车率高,夜间人口稀少甚至空无一人,停车率低,故曲线③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各自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住宅区和商业区人流、车流昼夜差别很大,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各自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a、b、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可能是
A. 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B. 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C. 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 D. 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18. 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 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
B. 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
C. 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 位于背风坡,空气湿度小,日照多
【答案】17. B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a区地租最高,距市中心最近,为商业区。b1位于市中心的周边,而b2远离市区,二者地租较周边地区高,故判断为两地都为住宅区,C位于郊区,地租最低,应为工业区。故B正确。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b2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附近有景点和林地,因此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结合图示b1和b2的位置可判断b1为低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方便工人上下班,b2为高级住宅区。故C正确,A、B错误。林区空气湿度大,故D错误。
【点睛】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一般背向发展,高级住宅区多与文化区和风景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多与工业区相连。
19.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城市中心建筑密集,人口集中,有热岛效应,市区温度高;地租一般来说城市中心较高,交通便利的地方较大;图中西侧经过山脉,气温较低,地价较低,综合对比可知,C图较符合。故选C。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 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 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 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21. 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 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 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20. B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题中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从图中符号大小来看,南京比宁波的城市等级高,南京比宁波的服务功能多,A错误。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B正确。南京在江苏省,绍兴在浙江省,行政管理上没有隶属关系,C错误。上海城市级别高,城市服务范围覆盖南京,D错误。
【21题详解】
该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属于中期阶段,A错误。本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乡镇企业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错误。城市化发展,对蔬菜、乳畜和花卉的需求量增加,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C正确。目前还是以城市化为主,没有出现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名师点睛】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城市等级一般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级大城市。
不同等级城市满足周围人们需求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是不一样的,服务范围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城市等级 |
服务范围 |
数目 |
彼此距离 |
职能种类 |
服务级别 |
高一级城市 |
大 |
少 |
远 |
多 |
高 |
低一级城市 |
小 |
多 |
近 |
少 |
低 |
22. 1980—2012年间,该城市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新建成区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①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 ②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
③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 ④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3. 1980—2012年间,该市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失业人口增多
③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扩大 ④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2. A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三条曲线取值都是正值,也就是都在增长,只不过有些年份增长快,而有些年份增长缓慢。所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A正确。
【2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读出,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有所增加,所以农业区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减少,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随之扩大,所以①、③正确;没有相应条件显示就业情况,②错误;图中显示出了市区人口有所增加,④错误。故B正确。
【点睛】注意图中的纵轴是变化水平,而不是变化值。
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土壤
25. 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 水源充足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热量条件
【答案】24. B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自西南向东北纬度越高油菜的生长发育越晚,因此,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
【25题详解】
图中a地位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带,高原上热量不足,河谷地区因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油菜。
26.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大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对应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
【详解】美国中部平原的大农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密集程度低,农产品以粮食作物为主,畜牧业比重低,所以图中乙符合条件,选B。
27.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 )
A. 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
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低
C. 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
D. 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例可知,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投入的资金、技术多,劳动力投入少,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但不是精耕细作,所以选A。
28.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
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 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 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的河流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得出图中A地区表示我国宁夏平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降水稀少不利于葡萄种植,主要是引黄河水灌溉,宁夏平原土壤较肥沃,但不是黑土,所以选A。
29.下图是“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农业地域正确叙述是( )
A. 小麦种植业和牧牛业混合经营
B. 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低
C. 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强
D. 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判断,斜线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是混合农业的分布区,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以混合农业——小麦牧羊为主,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生产灵活性好,市场适应性强,所以D正确。
30.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出口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泰国位于东南亚,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雨天多,日照不太充足,昼夜温差小,农业劳动力充足,本国市场需求不大,交通运输也不方便,精耕细作,农业机械化水平低,①③⑥正确,所以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____(填字母),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2)图中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 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4) 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______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5)D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G自然带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图中C位于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H位于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E是温带草原带,同纬度的F位于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D—C—B—A呈现出南北更替,纬度逐渐增大,体现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4)H—E—F东西更替,由沿海到内陆,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5)D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G位于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点睛】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分异基础是热量,低纬和高纬地区分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有规律的地域分异。分异基础是水分,中纬度地区最典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海拔的变化,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分异基础是水热状况。
32.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______
(2)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是______
(3)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4)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_____
(5)简述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答案】(1)-0.2 现代型 人口老龄化
(2)B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B
(4)A
(5)有利: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流入;③推动城市化发展。不利: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任意答两条 )
【解析】
【详解】(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算出B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该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解决该问题主要可以从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两方面进行。
(2)根据表格数据,A地人口数从1995年3000万,到2005年的2500万;B地人口数从1995年1500万,到2005年的2000万,所以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是B。针对人口问题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导致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所以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经济,选B。
(4)表中数据体现了A地出生率高,B出生率低,说明A地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为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为经济发展提高充足的劳动力,推动城市化发展;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3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方案一)和西南部(方案二)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1)文教(1分) 住宅(1分)
(2)① (1分)
(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2分);最小风频上风方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2分)
(4)以下两种答案任答其一,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一:东北部(1分)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靠近工业区,公用设施基础较好,便于工人上下班。(2分)
二:西南部(1分) 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1)在城市功能区里,属于公共服务事业用地的是政府,医疗,文教。因此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有文教区。在城市功能区里,住宅区的占地面积最大,分布较广,是城市最主要的城市功能区。
(2)建立大型批发市场的原则是:必须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即沿铁路和告诉公路;位于城市的外围边缘,地价较低,批发市场占地面积较大。因此①地适合。
(3)高级住宅区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多和城市中的高地、文化区等相联。读图分析可知,⑤地位于市郊,低价便宜;而且位于河流上游地区,盛行风的上风向,污染小。
(4)东北部:根据图中信息: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靠近工业区,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工人的上班和下班。西南部:根据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西南部地势较高;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质较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这里的荒地较多,因此可以有效的保护耕地。
点睛:城市的合理规划
(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以达到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2)合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具有超前性,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有利于建设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城市的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布局首先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基本形态有集中紧凑与分散疏松两类。在我国,中小城市只要有条件,大多采用集中紧凑式,有些大城市为了解决市区人口拥挤、工业集中、交通不畅、污染严重等问题,可以分散城市布局。
(4)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用地靠近交通便捷区位;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方便的联系;需劳动力多的工业区接近居民区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减少对居民区的污染。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布置在居民区内。污染大或有火灾危险的企业远离城市,污染空气和水源的工业布置在城市的下风向和水源的下游。
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在防护带中一般可设置一些少数人使用的、非长期停留的建筑留有发展余地。
(5)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要设计多个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得到最优方案。
34.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和“美国的农业区划图(丙)”,回答问题。
(1)分析图乙农业地域发展的区位优势。
(2)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牧区的发展现状,图甲中我国内蒙古牧区应借鉴图乙牧区的哪些有效措施?
(3)图丙中B地的农作物是______
【答案】(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培育良种牛。
(2) 玉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应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三个方面分析。
【详解】(1)乙图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主要的区位优势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为牲畜提供充足的原料;该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2)我国内蒙古牧区应借鉴图乙牧区的哪些有效措施可以从草场的建设、合理规划载畜量、完善交通体系、开辟水源和培育良种等方面回答。
(3)图中A、B、C分别为春小麦、玉米和冬小麦,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D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D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草场资源丰富和市场需求大。
【点睛】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区位条件和发展措施
生产特点: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区位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地势平坦,距海港近,科技水平高等。
发展措施:培育优良种牛,发展先进冷冻保鲜技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