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悬索桥又名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北极圈内最大跨径悬索桥是位于挪威北方港口城市纳尔维克市的哈罗格兰德大桥(图7),该桥全长1533米,跨越350m水深的峡湾、主跨为1145m。大桥主要由中国某公司承建,其设备及结构件严格按照欧洲标准与挪威标准设计建造,全桥钢结构重量超过1.5万吨,其中1.1万吨的钢结构构件是由中国四个厂家生产,分装130个集装箱,顺利及时运达指定地点并进行了安装,2018年12月9日正式建成通车。
(1)简述哈罗格兰德大桥在冬季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分析该大桥设计成跨径悬索桥而没有设计成桥敦支撑的梁式桥的主要原因。
(3)确定该大桥设备及结构件由中国运往挪威最合理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4)概述该大桥的修建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位于北极圈内,冬季气候极寒(天气寒冷);多大风天气;极夜期较长。
(2)峡湾海水深度大,建设桥敦难度大(成本高);悬索桥跨度大、距海面高,利于船舶通行;桥梁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提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凸现悬索桥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3)海运(集装箱海运)。两国均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适合运输大宗货物(集装箱海运便于装卸)。
(4)缩短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完善了交通网络的建设;加强区域沟通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桥修建中的困难,影响因素,影响等。
【详解】(1)大桥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冬季极夜期较长,又位于极地东风带,多大风,这些都加剧了天气的寒冷程度。
(2)悬索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对于“挪威北方港口城市”来说,来往船只众多,这种设计使得大桥跨度大、距海面高,利于船舶通行。“水深350m”说明大桥下方水很深,建设桥敦难度大,成本高,对大桥的安全保障度也比较低。虽然“该桥全长1533米”“ 主跨为1145m”,但是“其中1.1万吨的钢结构构件是由中国四个厂家生产,分装130个集装箱,顺利及时运达指定地点并进行了安装”说明中国的桥梁建设技术水平提高,“其设备及结构件严格按照欧洲标准与挪威标准设计建造”建筑材料质量提升,使得哈罗格兰德大桥有足够的技术保障和质量保障。
(3)“由中国运往挪威”,路途遥远,“1.1万吨的钢结构构件是由中国四个厂家生产,分装130个集装箱”,产品重量大,对于这种大宗长距离运输的产品,最适合的运输方式为海运。原因是中国和挪威两国均为沿海国家,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廉,适合运输大宗货物(集装箱海运便于装卸)。
(4)该大桥的修建有利于缩短大桥两侧地区的距离,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大桥的修建,更加完善了当地的交通运输网络,使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点睛】大桥的修建,铁路的修建,飞机场的修建,各种交通运输点或者线的完成,都有利于缩短两地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完善交通网,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其该河的流域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湖泊的特点。“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的两个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对于托素湖,只有“一条小小的淡水河”注入,无河流流出,所以盐分累积,形成咸水湖;可鲁克湖则为淡水湖,通过“一条小小的淡水河”流出湖水和盐分,巴勒更河由高山地区发源,流入可鲁克湖;通过图片右侧巴音河的支流判断巴音河的东侧海拔高,所以巴音河也是注入可鲁克湖。
【详解】(1)通过周边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湖泊位置海拔低,所以河流都流入湖泊,因此巴音河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因为河流注入湖泊,并未流向海洋,所以该河的流域类型为内流区。
(2)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即要求学生把图片显示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根据第一问的答案, 可知该地为内流区,所以托素湖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流入其中,而无河流流出,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最终逐渐形成咸水湖。
(4)自然原因: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该地区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如果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可能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流出,盐分累积,湖水盐度越来越大。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增殖,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点睛】第二小题,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图片演化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考查的是学生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学以致用,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目的。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罗赖马山(下图)位于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交界处(南距赤道大致300千米),是一座边缘陡峭、顶部平坦的桌状山地。该山顶部长约14公里、宽约5公里,海拔高达2810米,经常会出现在云雾之上。且有众多瀑布倾泻而下,山上山下景观差异显著。每年的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是徒步攀登罗赖马山的最佳时间。
解释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是攀登该山最佳时间的原因,并说明徒步攀登该山可能遭遇的风险。
【答案】原因:(此时段)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半球,气温较适宜,云雾、降水较少,能见度较高。风险:地形陡峭,(高差大)路径险峻;天气多变,(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蚊虫较多,易受侵扰。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登山时间的选择和登山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
【详解】罗赖马山南距赤道大致300千米,说明在赤道以北,十二月至次年二月,赤道低气压带位于南半球,该地气温较适宜,云雾、降水较少,能见度较高。徒步攀登该山可能遭遇的风险:根据“边缘陡峭”,“海拔高达2810米”,“有众多瀑布倾泻而下”,得出结论,地形陡峭,(高差大)路径险峻;离赤道近,空气上升运动强烈,所以天气多变,(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植被茂密,气候潮湿,所以蚊虫较多,易受侵扰。
【点睛】野外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一般从地形地质,天气(气温冷热,降水多少,风力大小,光照强弱,雷电等),植被,野生动物,水源,等方面来分析。
15.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多瑙河某河段(德国境内)的生态鱼道位于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由近1700块巨石沿着河水落差方向排列,,每一块巨石都重达1.6吨以上,边长至少1.5米。下图为降雪后该地生态鱼道的局部照片。
阐述石鱼道有别于传统混凝土鱼道的生态价值。
【答案】石鱼道更接近天然河道,维护了河流上下游间连续性和整体性;通道断面宽阔且洄游余地大;提供多样的水生环境,适合浮游动植物生长,鱼饵料丰富。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上意义。
【详解】巨石与混凝土相比,石鱼道更接近天然河道,维护了河流上下游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通道断面没有被人工阻隔,断面宽阔且洄游余地大;这里为“河床坡度较大的浅水段”,修建石鱼道,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水生环境,适合浮游动植物生长,给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