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教学
地理科普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地理复习
地理图片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新闻
行政区划
小故事
作文素材
作文大全
范文大全
黑板报
手抄报
地理资料
中国旅游
世界各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时间:2018-11-23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数字表示经纬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 此时,北京时间是

A. 12时20分    B. 15时20分

C. 8时20分    D. 18时20分

2. 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 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C. 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D. 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答案】1. B    2. C

【解析】

东经度数向东增大,180°经线相对的是0°经线,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东半球是昼半球,太阳直射点在东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1题详解】

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东经度数向东增大,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此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180°经线相对的是0°经线,从20°W向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时刻是6点,北京时间是15时20分,B对。A、C、D错。

【2题详解】

横线部分表示东半球,东经度数向东增大,图示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图示是南半球,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短,B错。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东半球是昼半球,太阳直射点在东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A错。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C对。北半球冬季,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弱,D错。

左图为“甲、乙、丙三地旗杆正午影长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右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3. 有关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 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4. 右图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 C    4. C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的日影在6月22日最短,12月22日最长,且始终朝北,说明其位于北温带地区;乙地的日影在8月上旬为0,说明有直射现象,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乙地正午的日影朝北的时间较长,可判断出其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丙地在12月22日的日影为0,其他日期正午日影都朝南,说明其位于南回归线上。三地甲地的纬度最高,乙地的纬度最低,因而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故C项正确。

【4题详解】

据左图可知,乙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四条曲线中曲线③能表示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与乙地的特点相符合,故C项正确;①、②、④一年均有一次直射现象,故排除A、B、D项。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下图是“40°N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5. 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南方的是

A. a

B. b

C. c

D. d

6. 有关KLM三点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K——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

B. L——南京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C. M——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 L——长江口外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5. A    6. A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图中K、L、M三条曲线所处的最高位置代表当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它们的位置都偏向于a方一侧,而该地又在40°N,其正午太阳偏于南方,所以a方应该代表南方,c表示北方,b是日出方向为东,d是西。

【6题详解】

根据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可知:K、L、M分别代表的是冬至、春秋分、夏至日。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日落最早、日出最迟,随日出同步的升旗也最迟,A正确;春秋分日各地昼夜等长,北京与江苏白昼等长,B错;夏至日,日出方向为东北方向,C错;长江口外海域盐度夏季多雨时最低,D错。选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高度变化特点。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7.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

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

8. 图示5 个城市中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答案】7. B    8. C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北京时间11 点,香港时间10时36分,东京时间12时40分,洛杉矶时间为19时8分,奥兰多时间为21时36,所以说这样就有香港、东京、洛杉矶和奥兰多在开放。

【8题详解】

巴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来自西风,洛杉矶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也是来自西风。

考点:时间的计算,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9.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读图完成下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向斜 东侧大    B. 背斜 东侧小

C. 向斜 西侧大    D. 背斜 西侧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根据阶地的海拔高度,东侧地壳抬升幅度小,西侧抬升幅度大,A、D错。根据岩层形态,两侧岩层对称,岩层向下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是向斜,C对,B错。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左图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0. 构成左图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形成左图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①沉积作用

②固结成岩

③地壳运动

④变质作用

⑤侵蚀作用

⑥冷凝作用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⑥④③⑤

D. ①②⑤③

【答案】10. C    11.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地质作用。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有层理性,是区别于另二类岩石的;景观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判断是沉积岩;右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沉积物、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戊是岩浆。图示岩层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地壳运动发生弯曲变形;后再经外力侵蚀。没有岩浆活动现象。

【10题详解】

景观图示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判断是沉积岩;右图中甲是岩浆岩、乙是沉积物、丙是沉积岩,丁是变质岩,戊是岩浆。选C正确。

【11题详解】

图示岩层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再经地壳运动发生弯曲变形;后再经外力侵蚀。没有岩浆活动现象。选B正确。

【点晴】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及地质作用。做该类题时先要判断各类岩石,沉积岩最大的特点是有层理性,是区别于另二类岩石的;沉积岩的形成是外力作用,各类岩石都可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再固结成沉积岩。岩浆岩一定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变质岩是内力作用下各类岩石都可变质成变质岩。这样理清楚就不会出错了。

1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 蒙古高压

B. 印度低压

C. 阿留申低压

D. 夏威夷高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露气寒冷,将凝结”说明此时气温逐渐降低。每年秋冬季节,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高压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在其影响下盛行偏北风(西北风),气温降低,形成寒露。

考点定位: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

1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D

【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度或看海陆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西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水汽,故D正确。

14.读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格,据此完成下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该海域沿岸

A. 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 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 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 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海域位于非洲西海岸,根据表格中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距海岸越远,水温越高,说明沿岸有寒流经过。结合纬度,受副热带高压带或离岸风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C对。A、B、D错。

【点睛】表格中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距海岸越远,水温越高,说明沿岸有寒流经过。该纬度受副热带高压带或离岸风影响,降水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下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5. 图中甲地

A. 位于北半球    B. 位于南半球    C. 天气晴朗    D. 昼夜温差增大

16. 下图中与a—甲—b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A.B. C. D.

【答案】15. B    16.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系统,通过气旋的旋转方向,可以判断属于哪一个半球,气旋就是低气压,气旋高空气压比四周高。

【15题详解】

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通过图中风的方向可以判断甲地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可以推断是南半球的气旋,以阴雨天气为主,昼夜温差小,选择B。

【16题详解】

气旋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a、甲、b一线气压由高到低再到高,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大小相反,a、甲、b一线气压由低到高再到低,选择C。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7.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

18.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17. C    18. B

【解析】

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17题详解】

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故选C。

【18题详解】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故A项错、B项正确。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C、D两项错误。故选B。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9. 上图中洋流甲

A. 自南向北流    B. 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 使沿岸增温增湿    D. 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20. 上图中①②③④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9. BC    20. BD

【解析】

【19题详解】

从图中的纬度越向南纬度越大,可以得出是南半球,再结合图中的地形与河流可知图是南美洲东部,结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可以判定洋流是从北向南流,此洋流为暖流,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对沿岸增温增湿。

【20题详解】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向左,②④位于河流的左岸,河流冲刷作用强烈。①③位于河流的右岸,冲刷作用小。

考点:洋流,地转偏向力。

【名师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21.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A. 盛行西风

B. 地形抬升

C. 暖流增湿

D. 反气旋控制

【答案】AB

【解析】

【详解】根据经纬度及轮廓,图示岛屿是新西兰的南岛,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A对。位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B对。洋流不是主要因素,C错。不反气旋控制,D错。

22.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读下图,完成下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据上图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B. 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杭州地区温和晴朗    D. d—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寒潮天气是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冷锋降水在锋后,冷锋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降水、阴天等天气特征。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详解】根据海陆轮廓和图示的四幅寒潮天气过程图,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图b,天津地区正值冷锋过境,有大风降温天气,B对。图a中,北京地区位于冷锋锋前,以晴朗天气为主,A错。图c中,杭州地区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温和晴朗,C对。图d中,武汉地区有冷锋过境,应是大风降温天气,D错。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 年和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23. 2013 年

A.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B. 增大

C. 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D. 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4.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 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B. 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 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D. 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答案】23. AC    24. AD

【解析】

【23题详解】

从图中看2003年供水35.8,用水35.8正好平衡,说明没有水资源循环利用;2013年供水”3用水36.4,用水大于供水说明有部分水循环利用,A错误。2013年与2003年相比供水总量减小,B错误;2013年环境用水很大,增幅最大,D错误;生活用水明显增加,农业用水和用水减少,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C正确。故答案选C项。

【24题详解】

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水资源短缺得到缓解,

但是没有解决,使用成本增加了。故答案选A。

点睛: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的稀缺,因为地球上水的总量一定,饮用淡水的总量则更少,随着不合理的利用和浪费越来越剧烈,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存在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目前看来最有前景的解决办法是开发利用某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开发和采集,以及两极冰川的利用等。其实,地球上水资源的量是很足够的,我们所说的水资源短缺仅仅是指淡水的,或者说可随意利用的水资源稀缺。所以,变不可用水为可用水是一大方法。

另外,号召人们解决用水和重复利用也是一个办法。此外还有就是防止水污染,水污染也是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紧张状态;按流域划分,我国水资源共可分为10 个主要流域,分别是松花江、辽河、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流域。

下图为“云南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25. 洱海的形成原因有

A. 筑坝拦水

B. 断裂下陷

C. 低地积水

D. 火山口储水

26. 点苍山林地大面积破坏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A. 自然灾害增加

B. 气温日较差减小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答案】25. BC    26. AC

【解析】

本题组考查洱海的成因及林地的功能。(1)洱海为断裂下陷、低地积水形成。(2)森林具有生态、环保功能。林地大面积破坏,林地的各类调节功能下降,使区域自然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出现。

【25题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洱海为断裂下陷而成低地,饮用水往低处流,断裂低地积水形成。

【26题详解】

森林具有生态、环保功能。点苍山林地大面积破坏,将使得林地的调节气候功能、调蓄河川径流功能下降,使区域自然灾害增加、气温日较差加大、生物多样性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变大等,选AC。

二、综合题:共计 60 分。

27.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为晨昏线,B点为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与纬线的切点。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2)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

(3)该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A点的昼长___小时,此刻太阳高度为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4)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赤道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

(5)若B点的纬度逐渐变大,太阳直射点向____(方向)移动,亚洲高压的势力____。(增强或减弱)

【答案】    (1). 15°N,60°W    (2). 15°N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昼长夜短    (4). 12    (5).0°    (6). 75°    (7). 24:00(0:00)    (8). 30°E向东到160°E    (9). 向南    (10). 增强

【解析】

(1) 阴影部分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由此可以判断OM与OD为180°经线与0时经线。B点为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则该地为0时或者12时,结合B点在OM线上及OM与OD经度间隔60°,则可判断B点及OM线上为0时,所以OD线为180°经线,根据图中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此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由此可知OM所在经线为120°E,则直射点所在经度为60°W。B点为0时,可以判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结合B点位于75°N纬线上可以判断太阳直射15°N。

(2)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太阳直射北纬15°,所以15°N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

(3)该日太阳直射北纬15°,北半球各种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纬75°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OM为地方时0点,该地位于120°E,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的地方时。赤道始终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此时30°E为地方时18点,30°E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夜半球的范围。

(5)如果B点度数逐渐增大,说明北半球极昼范围缩小,则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亚洲高压逐渐增强。

28.下图是“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分别是___和____,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

(4)A、B的纬度值约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答案】    (1). 青藏高原    (2). 撒哈拉沙漠(西亚和北非)    (3).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4). 160~180    (5).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6). 城市的雨岛效应,多雨雾天气;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7). 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解析】

【详解】(1)根据海陆轮廓,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分别是青藏高原和撒哈拉沙漠,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

(2)等值线按一定规律递增或递减,C的值大约是16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C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多上升气流,形成雨岛效应,多雨雾天气。城市排放的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A、B的纬度值约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原因是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强。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且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弱。B地夏季阴雨天较多,冬季晴天多,所以太阳辐射季节变化较小。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

材料二:下图伊比里亚半岛示意图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2)说明图中C所示的海峡两侧海域海水盐度、密度的差异及表层海水的流向。

盐度、密度差异:                  

表层流向:                        

(3)自然界中洋流的形成往往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分析C海峡洋流产生原因?       

【答案】(1)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2)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或自西向东)

(3)盐度差异导致密度差异产生密度流;冬季受西风带影响,C海峡密度流会受到风海流的叠加作用影响

【解析】

【分析】

A地位于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西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流向盐度较高的海域。

【详解】(1)读图,A地位于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位于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影响,同时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B地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成因是位于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2)图中C所示的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西侧大西洋海水盐度较小,密度小。表层海水由坡度低的海域流向盐度较高的海域,自西向东流,即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3)C海峡洋流是因海水盐度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的密度流。冬季C海峡受西风带影响,形成风海流。C海峡密度流会受到风海流的叠加作用影响。

30.图甲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形势图,图乙为我国三城市气温和降水月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1)图甲所示季节,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盛行_______风(风向),其主要成因是_____。

(2)图甲所示锋面系统过境后,北京的气温气压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3)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地,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图乙中甲、乙、丙三地表示上海的是________,表示乌鲁木齐的是_______,试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

(5)图甲所示时刻,重庆易发生______地质灾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 东南    (2).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 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    (4). ②    (5). 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    (6). 丙    (7). 甲    (8). 上海冬季温和,1月份均温大于0℃,夏季降水多;乌鲁木齐气温年较差大,1月均温低于0℃,各月降水量均较少    (9). 滑坡、泥石流    (10). 重庆多山地,冷锋过境,如果降水较强,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图甲所示季节,陆地气压较低,北半球是夏季,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盛行东南风,其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根据锋面符号,图甲所示锋面系统是冷锋,锋面过境后,北京的气温气压变化情况是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

(3)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地,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②,理由是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天气。①、③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④位于冷锋锋前,是晴朗天气。

(4)图乙中甲、乙、丙三地表示上海的是丙,最冷月气温大于0℃。表示乌鲁木齐的是甲,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1月份均温大于0℃,夏季降水多,位于湿润区。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气候,气温年较差大,1月均温低于0℃,各月降水量均较少,位于干旱区。

(5)图甲所示时刻,重庆位于冷锋后,正值冷锋过境天气。重庆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如果降水强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点睛】图甲所示季节,陆地气压较低,北半球是夏季,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盛行东南风。冷锋降雨在锋后,冷锋过境后,北京的气温气压变化情况是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重庆多山地,地形起伏大,如果降水强度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月考地理试题
  • 上一篇: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
  • 下一篇: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25自然资源对人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