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地月系
2. 金星、木星公转均围绕
A. 月球
3. 此次“金木相合”时,北京时间为
A. 11 月
C. 11 月
【答案】1. A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和层次。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组成的,金星和木星围绕太阳旋转,属于太阳系,不属于地月系,A正确;B错误;太阳系属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总星系,因此银河系和总星系都包含金星和木星,因此CD错误。故答案选A。
2.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金星、木星属于太阳系的行星,围绕太阳公转,C正确。
3. 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国际标准时间 为0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两时区相差八小时,当0时区为2017 年 11 月 13 日 8:25,东八区的区时为2017 年 11 月 13 日 8:25+8小时=2017 年 11 月 13 日 16:25,故答案选C项。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河谷的地质构造为
A. 背斜
5. 形成该地地貌景观的过程是
A. 地壳隆起抬升、岩层受水平挤压、流水侵蚀
B. 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地壳隆起抬升
D. 地壳隆起抬升、流水侵蚀、岩层受水平挤压
【答案】4. A
【解析】
4. 读图分析可知,该河谷处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地质构造,故答案选A。
5. 读图分析可知,该出的岩层是先受到内力作用的挤压,使岩层弯曲变形,向上拱起,形成褶皱,之后,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河谷。故答案选B项。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形成该环流的根本原因是甲、乙两地
A. 冷热不均
7. 图中各点气压最高的是
A. M
8. 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则
A. ①为夜晚海风
【答案】6. A
【解析】
6. 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故答案选A。
7. 根据气压的分布规律可知,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MN两地的气压高于PQ处的气压;近地面M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较低;N地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N处气压大于M处的气压,因此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N地,故答案选B项。
8. 由上题分析可知,M地的气压为低压,说明甲地受热,空气上升;N地的气压为高压,说明乙地冷却,空气下沉。若甲位于海洋,乙位于沿海,甲地气温高于乙地,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知,时间为晚上,陆地温度较低,海洋温度较高,风从陆地吹响海洋,因此,②为夜晚陆风
下图示意北半球局部区域某季节近地面气压带分布状况。
9. 甲气压带
A. 气温遇冷下沉
10. 此时为北半球的
A. 春季
11. 此季节,南亚大部分地区盛行
A. 西北风
【答案】9. D
【解析】
10. 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以北,说明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故答案选B项。
11. 南亚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此时为夏季,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南季风,故答案选C项。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一批重点城市修建了管道口径小、埋藏浅的“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 这些城市在大雨之后常出现积水回流现象,积水从管道口喷涌而出,溅起半米多高的泥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城市积水严重,主要是人类活动干预了水循环的
A. 蒸发环节
13. 造成这些城市积水回流的主要原因是排水管道
A. 口径小
14. 我国大部分城市不适合修建原苏联的“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主要是因为我国
A. 降水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C. 经济发达,污水排放量大
【答案】12. C
【解析】
12.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而且改变了地表性质,从而减少了水体下渗,因而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故答案选C项。
13. 城市由于下渗减少,地表水量增大,由于排水管道口径小,排泄能力不足,从导致城市积水回流,故答案选A项。
14. 原苏联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小,排泄水量较小,不易积水,也不易产生回流,而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产生洪涝灾害,排泄水量大,易产生回流,因此原苏联的“地下管网式”排水系统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修建,故答案选A项。
2017 年 7 月 15 日,世界最长的沙漠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全线贯通,总里程约 2768 公里,沿线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下图为京新高速公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北京、乌鲁木齐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 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
C. 常绿硬叶林、温带草原
16. 导致北京、乌鲁木齐自然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答案】15. B
【解析】
15.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荒漠,故答案选B项。
16. 北京和乌鲁木齐的纬度大致相同,但由于北京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发育的森林;乌鲁木齐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发育的为荒漠,因此两地自然带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因为水分,故答案选A。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聚落分布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 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
18. 该地交通线
A. 密集
【答案】17. B
【解析】
17.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的因素。读图分析可知黄土高原的额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边的较为平坦缓坡阶地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聚落应分布在河流两侧的较为平坦的底部,可以远离陡坡,还可以避崩塌、滑坡,因此受地形影响较大,故答案选B项。
18. 该地地形崎岖,而且聚落分布较为分散,因此为了连接各个聚落,交通线需要修建为“之”字形
点睛: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1.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
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3. 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走向:
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
下图示意 1960-2009 年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1960-2009 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逐年上升
C. 波动上升
20. 若该趋势加强,则该地
A. 极端灾害频发
C. 太阳辐射加强
【答案】19. C
【解析】
19. 读图分析可知,1960-2009 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呈波动上升的区时,故答案C项。
20. 若该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强,则会影响全球大气环流,从而导致极端灾害频发,A正确;各地水热状况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农业生产不稳定,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加剧太阳辐射的强弱,C错误;各地水热状况发生变化,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恶化,D错误。故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共
21. 下左图是 9 月 23 日地球关光照图,右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 A、 B、 C、 D 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 2) 此刻,
( 3) 该日,地球公转至图
( 4) 此后半年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5) 描述地球从丁公转至乙期间,太原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答案】(1)DACB
(2)10
(3)丁
(4)先逐渐变快, 1 月初最快,之后逐渐变慢。
(5)从丁(秋分)到丙处,逐渐变小,至丙处(冬至)最小;由丙至乙(春分)处逐渐变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两极为0,因此根据图中纬度的分布规律可知,A、
(
(3)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右图中甲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丙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可以判断,乙为春分日,时间为3月21日;丁为秋分日,时间为9月23日。因此对应右图中丁的位置。
(
(
22.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 11 月 15 日 2 时海平面气压形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在图中画出甲地此时的风向。
( 2)判断该日乙地昼夜温差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3) 判断此时丙地的阴晴状况,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为西北风(偏北风),图略。
(2)昼夜温差大。乙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
(3)多阴雨天气。丙地受低压控制,中心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主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相关知识。
( 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读图分析,甲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向右偏,从而形成西北风。
( 2)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的天气,天空中云量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温度较高;晚上低的保温作用较差,温度较低,因此昼夜温差较大。
( 3)读图分析可知,丙地为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易产生阴雨天气。
点睛:影响温差大的原因:
1、海陆位置:离海越远温差越大;
2、天气状况:晴天大,阴天小;
3、海拔:海拔越高温差越大;
4、地形:高原山地大,平原盆地小;
5、地表植被覆盖状况:覆盖率越高温差越小。
23.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局部海区洋流分布, N 地渔业资源丰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判断图中洋流①的流向及寒暖性质。
( 2)比较
( 3) 从洋流角度,分析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流(或者由南向北流);暖流
(2)S 地年均温大于 L 地。两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 S 地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 L 地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
(3) N 海域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易受扰动,将下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故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性质,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 1)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性质。读图分析可知,①洋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属于暖流,根据其所在大洋的位置以及经纬度可以判断该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
( 2)读图分析可知,S、L两地纬度大致相同,L受寒流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温度较低;S地受沿岸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温度较高;因此S的年均温大于L。
( 3)本题主要考查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N地为寒暖流的交汇处,海水易受扰动,将下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故渔业资源丰富。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环境 | 影响 | 举例 |
气候 | 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影响全球) |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
洋流性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影响局部地区) |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环境 | |
海洋生物 |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大渔场 |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 |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面→著名渔场 | 秘鲁渔场 | |
海洋污染 |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
海洋航行 |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且其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
24. 下图示意上海地区某日 14 时气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在图中补绘
( 2)概括上海地区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 3) 判断此时的季节,并指出该季节上海盛行的风向及成因。
【答案】( 1)图略。
( 2)气温由市区向郊区递减(城区高,四周低)。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建筑物密集,不易通风散热等。
( 3)夏季。盛行东南风,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或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东南季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画法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和季风的成因等相关知识。
(1)本题就是考查等温线的画法,在同一条等温线的温度相等,等温线不能相交,但可以重合,等温线可以闭合。把图中气温为35.0°C和35.5°C温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图可以看出,中间气温最高,四周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分布规律是以上海市区中心温度向四周逐渐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中心区车辆、工厂等较多,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多,具有城市热岛效应而造成的。
25.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写出图中数字的含义。
(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 3)说出你阅读该图所得出的地理结论。
【答案】(1)下降 地貌(或地形)
(2)黄河含沙量大,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大量泥沙沉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河床抬高,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3)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等地理圈层(或地貌、气候等要素)组成,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地理环境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环境整体的改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