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回答下面小题。
1.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A. ①
2.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
A. ①
下图为某游客于2017年9月23日在北京郊区(约40°N)某光伏发电产业园区一角拍摄的照片,该产业园通过租借农田,将农业生产和光伏产业有机结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是
A. 地热能
4.拍摄当日,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最接近
A. 0°
下表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5.四地中的丁地可能位于
A. 中国
6.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
A. ①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艾青)
7.艾青诗词描述的岩石类型是
A. 变质岩
8.与诗词中描述的岩石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 花岗岩
读“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如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9.该景观地貌属于
A. 喀斯特地貌
10.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 冰蚀作用
11.该版面景观表示
A. 长江三峡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气压带的成因是
A. 热力因素
13.图中乙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是
A. ①
15.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
A. ①
16.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较强,但气温较低,其原因是
A. 地形平坦,冬季风影响大
C. 降水少,植被稀疏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240km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A. 东北风
18.36~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A.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C. 沙尘暴天气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 ①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B. ②是形成黄土高原干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C. ③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D. ④导致了黄河与长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20.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⑧
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的结构(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图”,回答下面小题。
21.甲、乙、丙、丁四种能源分别是指
A. 石油、煤、水电、天然气
C. 天然气、石油、煤、水电
22.中国能源消费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两图中分别是指
A. 乙、b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3.洋流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A. 潮汐能
24.关于甲、乙两支洋流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均为暖流
C. 甲、乙均为寒流
25.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 降温减湿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6.读某日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以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_时。
(2)弧MPN为____线,其中弧MP是______线,弧NP是______线。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它们在此图中都是____时针运动。
(3)此时,E点和P点所在地的白昼相差_____小时。
(4)此时,一艘轮船在E点附近向西航行,10分钟后越过EF一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应为_____月_____日_____时_____分。
27.左图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右图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右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左图中①②自然带的名称(从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中选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右图中甲、丙二气候所在区域的自然带名称。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右图中甲、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4)判断右图中甲、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5)右图中的③处被丙气候包围,但自然景观与周围不同,这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6)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丙处植被的特征与当地气候有何关联性。
28.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分析说明。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其中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
(2)在地貌上,一般甲成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地貌上,一般乙成谷地,该处不是谷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_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形成的。
(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_________地比较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抒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________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_________地。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究做出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近30年变化图。
(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
(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4)全球气温升高与C0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可采用哪些措施以减少C0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少列举3点)
参考答案
1.B
2.C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据图可知,③火星④为木星。其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为木星和土星。故选B。
2.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为土星、木星、火星、地球。美国“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考察的星球是③。故选C。
3.A
4.C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地热能属于地球内能的释放,不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运动的主动力,煤炭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辐射能。故选A。
4.倾角等于纬度差,即直射点和该地点的纬度数之差。据材料可知9月23日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京郊区纬度约40°N,因此倾角应接近40°。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5.C
6.C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5.此时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由此可知12月22日,南半球昼长夜短,即昼长大于12小时,根据题表,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白昼时间大于12小时的,就只有丁地,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就只有丁地,其他甲乙丙地属于北半球,故选C。
6.由于地球侧着身体绕日公转,同时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全球各地白昼时间随季节和不同时间随纬度的变化。故选C。
7.B
8.B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7.读诗句可知,诗中描绘的是鱼化石,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故选A。
8.砂岩属于沉积岩,D对。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不会含有化石,AB错。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没有化石,C错。故选D。
【考点定位】岩石分类
名师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9.A
10.C
11.B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9.据图可知,该景观图为桂林山水的地貌,是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主要是湿热气候条件形成,冰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故选A。
10.据上题分析可知,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故选C。
11.据上题分析可知为桂林山水。故选B。
【点睛】喀斯特地貌指水对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
12.B
13.D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2.据图可知,甲气压带地处30°附近,可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故选B。
13.据图可知,乙气压带地处60°附近,可判断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D。
14.B
15.A
16.D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4.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地面辐射
15.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即①。故选A。
16.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资源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逆辐射弱,因此气温较低。故选D。
17.C
18.D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7.根据题干信息“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24小时后甲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南侧,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则可知甲地主要吹东南风。故选C。
18.36-48小时之间,根据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可知,甲地在此期间处于低压控制,气流向中心幅合上升,夏初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地可能经历强对流降雨天气。故选D。
19.D
20.A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9.据图可知,①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造成的,A错误;③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C错误;②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造成的,是水文对地貌的影响,B错误;④是气候对水文的影响,黄河与长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D正确;故选D。
20.据右图景观可知为沙丘地貌,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即对应左图中的⑧。故选A。
21.B
22.C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21.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其开采利用的技术要求较低,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最大;其次,随着生活经济的发展
22.据上题分析,我国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是石油,而石油的消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是比例最大的,故选C。
23.C
24.D
25.A
【来源】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3.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故答案选A。
24.读图,根据图示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域为太平洋,甲洋流是北太平洋暖流,乙洋流为西澳大利亚暖流,故答案选A。
25.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答案选C项。
26.(1)北,东北,0(或24)。
(2)晨昏,晨,昏,顺。
(3)12。
(4)6,23,3,10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可知,地球自转逆时针,为北极点俯视图。平点相对于N点接近北极点,说明偏北,据自转方向可判断偏东,因此P点在N点东北方向。据图可知,P点地处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2)昼夜半球的界线为晨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夜进入昼为晨线,从昼进入夜为昏线。据图可知,弧MPN为晨昏线,其中弧MP是晨线,弧NP是昏线。晨昏线与地球运动方向相反,即呈顺时针运动。
(3)据图可知,E位于赤道,昼长12小时,P位于北极圈,为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因此昼长相差12小时。
(4)据图可知,EF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地方时为3时;大致与日界线重合,图中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所以该日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过180°经线向西应加一天,即6月23日3时10分。
27.(1)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分异规律),水分条件。
(4)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热量条件。
(5)地方性分异规律(或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形因素。
(6)丙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具有叶小或变为刺,覆盖有蜡质层的特征。
(1分)这种植被特征与当地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有关。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根据示意图可知,①植被带下为山地针叶林带,根据垂直带谱与水平带谱的对应性可推出,针叶林高纬地区为草本植被,故①为高山草甸带;①位于②之下,故②为高寒荒漠带。
(2)据右图区域轮廓和经纬度可判断,甲为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丙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据右图中甲、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东西方向,随距海远近不同导致的水分差异,由此出现自然带的变化,遵循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4)据右图中甲、丙两气候区自然带的变化,主要是南北方向,随纬度不同而导致热量差异,由此出现自然带的变化,遵循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5)据图可知,右图中的③处被丙气候包围,但自然景观与周围不同,体现了因地形因素导致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6)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具有叶小或变为刺,覆盖有蜡质层的特征。这种植被特征与当地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点有关。
28.(1)褶皱,背斜,向斜。
(2)山地,
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宜受侵蚀,
(3)甲;因为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比较稳固,不易塌方,也不易积水。(合理即可)
(4)乙 ,甲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据图可知,图中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可判断为褶皱,其中甲沉积岩层上拱,可判断为背斜部位,乙处沉积岩层向下弯曲,可判断为向斜部位。
(2)在地貌上,甲处背斜岩层上拱,一般形成山地,据图可知,该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主要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宜受侵蚀,反而形成山岭。上覆岩层主要是沉积外力作用形成。
(3)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比较稳固,不易塌方,也不易积水,适合修建隧道。
(4)向斜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9.(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植树造林;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湖南省益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北方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
(3)我国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地区,据材料一可知,全球变暖后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增多,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因此其粮食产量会增加。
(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主要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毁林有关,因此为减少C0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植树造林;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